之所以四人会对这三座破败的庙感兴趣,一是因为三座庙建设得十分的大,与风门村的民居相比,三座庙大得不成比例,显得很突兀;二是因为三座庙里供奉的既不是菩萨,也不是佛像,而是一对身穿官服的男女雕像。
雕像男左女右,均呈站立之态。左边的男人穿着一件应该是明朝时期的官服,头戴官帽;右边的女人穿着也应该是一身明朝时期的汉服,仪态端庄。
之所以说雕像身上的是明朝服饰,是因为明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承袭唐代汉服,不过却有所改动。
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露裙二、三寸。
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
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一种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这对雕像身上的服饰当然是雕刻出来的,不过雕刻得惟妙惟肖,虽历经了岁月的侵蚀,但两尊雕像依旧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当然,这种栩栩如生与破旧的庙结合在一起,只能让人感觉到古怪别扭。
特别是这对雕像的容貌,初看之下很平和安详,但若长时间不眨眼睛盯着看,就会感觉男女雕像的脸部会变形,原本的平和安详变成了凶神恶煞,让人毛骨悚然心中发凉。眨眨眼睛错开目光再看时,雕像的面容又恢复了端庄平和。
“这风门村还真是有意思,寺庙之中不供奉神佛,供奉一个女人和一个当官的是几个意思?”姬灵珊将目光收回,很是不解。
钱安思索一番,解答道:“恐怕是一种宗庙祭祀吧。我来之前查过风门村的相关资料,风门村曾经是一位官员被贬后隐居的地方。这对男女雕像应该就是那位官员和他的妻子。”
李响暗自琢磨着什么,也不说话,直到从第三个庙宇之内出来。
“各位,你们有没有发现一点很奇怪的地方?”李响忽然说道。
姬灵珊白了他一眼,抬杠道:“奇怪的地方多了去了,何止一点。”
李响笑了笑:“姬大美女,抬杠就不好玩了。我的意思是如果只是为了祭祀或者供奉的话,修建一座庙就行了,何必伤精费神的修三座一模一样的庙。”
李响这么一说,三人一琢磨,还真是不正常。在村尾修建三座一模一样的庙,除非是村民有毛病或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不然的话绝对有原因,而且这个原因恐怕隐藏着某种未知的凶险。
于是乎三人都将目光聚焦在李响身上,等待着他说出见解。
“钱兄,一般情况下,寺庙及其周围的风水灵场如何?”李响向钱安问出这么一句。
钱安几乎想也没想,答道:“有寺庙的地方,风水灵场都十分强大,一般修为较低的风水师都不会在寺庙附近堪舆或是做法事,因为他们无法承受寺庙周围灵场的波动。”
说完,钱安想了想,又补充道:“由于寺庙所在之地的灵场强大,对孤魂野鬼有着很强大的冲击,所以寺庙的附近都是不会有鬼魂存在的。”
“错!”钱安的话被姬灵珊打断,“亏你钱大公子还是通灵前期的风水师,风水学识竟然这么差。”
姬灵珊的打击让钱安一阵尴尬,不服道:“我说的哪里错了?”
姬灵珊像看白痴一样看了他一眼,说道:“寺庙所在之地的灵场确实强大,不过这种灵场是由阴阳二气交替主导运行,也就是说,白天由阳气主导,夜间由阴气主导。白天自然不会有什么孤魂野鬼,不过一到了夜间……寺庙周围鬼怪可就多得离谱了……”
说着,姬灵珊脸上做出一脸惊恐的表情,伸出手颤抖着指着钱安的身后,哆嗦着声音道:“钱、钱安,你、你身后有……有鬼……”
“啊!”钱安吓了一跳,单手结印,猛然转身一个符印就向身后打了出去。
符印落空,身后什么也没有,姬灵珊已经抱着肚子笑了起来。
李响和邹蓉脸上都露出了想笑又忍住笑的表情,姬灵珊的这个搞怪,让压抑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吃了姬灵珊一亏,钱安脸上表情很难看,作为一名风水师,特别是修为已经到了通灵前期的风水师,被人在风水学识上鄙视,这把心情,就像是学霸被学渣抢了风头,不找回点面子来怎能甘心。
“姬灵珊,对风水学识你很懂是吧,那我就考考你!”钱安脸上不服,心中念头急转,冷哼道:“有本事你说说佛教寺庙中烧香拜佛的禁忌!”
这个问题就是很明显的故意刁难了,作为风水师,学的是道教的一套,虽然道教与佛教在某些地方存在着联系,但两者归根结底在本质上是天差地别的,道教的很多东西甚至是和佛教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风水师很少有去研究佛教的,如果一个风水师能够对佛教的事情说出一些道道来,那就不仅仅是风水学识了,足可见这名风水师涉猎之广泛。
钱安刁难的问题在姬灵珊看来根本没有难度,接下来这位女风水师的侃侃而谈不禁让李响对她高看了一眼。
在寺庙里祈愿,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还愿的,不过若是特殊的许愿还是要还愿的,比如求子。如果分不清哪些属于特殊,也不可随口胡乱许愿,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然后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