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653章 雍熙元年

赵光义怎么突然间变的这么好说话了?

百官不解。

户部尚书闻言,一张苦瓜脸变的更苦了。

赵光义却假装没看见他在自己面前装可怜。

赵光义说道:“既然不能遣重兵抵御辽人,那也不能任由辽人南下。呼延赞,朕命你即刻赶赴瓦桥关,接替王超担任瓦桥关守将王超,坐镇瓦桥关。

罢黜王超雄建军节度使之职,暂居为副将,留在瓦桥关听用。

石保兴,朕命你统领天雄军五万兵马,坐镇飞狐口。

同时传令雁门关守将李继隆,让他加强防备。

中书舍人草诏,着令杨延嗣全权配合李继隆固守雁门关。”

赵光义的话,不可谓不让人震惊。

满朝文武都知道赵光义对杨七恨之入骨,如今居然会下令给杨七。

“尔等有异议?”

呼延赞、石保兴、中书舍人,赶忙施礼道:“臣等遵命。”

赵光义冷冷的扫了一眼满朝文武,“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朕是对杨延嗣恨之入骨。但是,朕就是要用杨家这柄利刀,去对付辽人。朕就是想看看杨延嗣有没有胆子被朕利用。”

“陛下圣明!”

百官们躬身拍马屁。

唯有李昉嘴角抽搐了一下,想说话。

但是他看赵光义意气风发的模样,就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利用杨七?

呵!

陛下您很自信啊!

杨七要是那么好利用,我们三个也不会在王超冒功这种事情上吃这么大亏。

“最后一件事,改元!”

赵光义浑身散发着帝王之威,威严道:“自今岁起,改元雍熙。今岁乃雍熙元年。”

雍熙?

百官有点懵。

雍熙泛指和乐升平。

寓意天下太平。

前一个年号是太平兴国,现在又改元雍熙?

看来陛下很希望在他的治理下,大宋江山,天下太平。

赵普最先反应过来,他毫不犹豫的起身道:“吾皇圣明。”

于是乎,百官也一起跟着高喊。

……

三日后。

赵德芳的信件和赵光义的圣旨,一前一后到了大同府城。

杨府内。

杨七穿着一身宽大的袖袍,坐在书桌前,笑眯眯的看着寇准。

“我猜的果然没错,赵光义醒了。只是我没料到他会在辽国使节入汴京这个档口上苏醒。本来我还想看看辽国使节如何敲诈大宋的,现在却看不成了。

真让人失望……”

寇准瞥了瞥杨七,没好气道:“我怎么从你脸上瞧不出一点失望的意思。”

杨七双手叠在胸前,轻笑道:“原本挺失望的,不过突然收到了两个好消息,所以心情就又好了。”

寇准疑惑的看着杨七,试探道:“什么好消息?”

“赵光义改元了!”

杨七心里五味杂陈,语气也变的多了几分感慨,“雍熙……”

雍熙,对于别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年号,一个美好的期许。

或许雍熙年间,大宋会真的变的和乐升平也说不定。

但是这个年号,对于杨七而言,却别有一番滋味。

因为只有他知道,随着年号的改变,赵光义北伐的脚步也就近了。

雍熙北伐!

将会是赵光义有生之年打的最惨烈的一战,也是最悲催的一战。

甚至可以说,是打断大宋脊梁的一战。

因为雍熙北伐之后,北宋就再也不敢侵入辽国。

只能被动挨打。

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成了只能在心里想想的奢望。

最重要的是,杨家一门就是死在这一战中的。

杨家一门的命运已经被杨七给改了,但是即将到来的战争,却不是杨七可以做主的。

“雍熙?和乐升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寇准见杨七陷入到了无尽的感慨和回忆中,狐疑的开口问。

杨七回过神,神神秘秘的一笑,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装神弄鬼……”

寇准鄙夷的咕哝了一句,说道:“另一个好消息是什么?不会也是这种装神弄鬼的东西吧?”

杨七从桌上拿起了一份密信,扔到了寇准面前,笑眯眯道:“瞧瞧,赵德芳派人送来的。”

寇准皱了皱眉,他不觉得赵德芳找杨七会有什么好消息。

赵德芳在赵光义的压迫和搜刮下,一无权二无财,要啥没啥,还一直被盯着。

跟他扯上关系,可没啥好处。

寇准拿起密信,随便的扫了一眼,瞳孔猛然一缩,似乎是看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一样。

“这……不是真的吧?”

寇准难以置信的问道。

杨七沉吟了一下,“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杨七从桌上拿起了一张纸,正是随着密信送过来的那一张。

寇准看着上面的印记,目瞪口呆。

“满大宋的人都在找它,没想到它居然在赵德芳手里。这东西要是被赵光义知道了,他还不得瞬间杀人夺宝。

而且,这东西在老赵家的意义,跟在你手里的意义完全不同。赵德芳舍得给你?”

杨七笑道:“这件东西,赵德芳是不可能给我的。我心里很清楚。我觉得他更想用这件东西吊着我,让我帮他登上帝位。不过,我并不在乎这件东西,我更在乎他后面说的那些……”

“裂土封王?”

寇准往门外瞧了一眼,确认没人偷听,他贼头贼脑的靠近杨七,声音夸张的说道:“那可是传国玉玺……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那绝对是真的。

有了它,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占领中原,自己称帝。”

不需要寇准提醒,杨七也知道传国玉玺在百姓们心中的分量。

传国玉玺,可以说是正统的象征。

拥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和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完全是两码事。

大宋之所以被人一直诟病得过不正,除了赵匡胤欺负了人家后周柴氏的孤儿寡母外,另外一点就是没有传国玉玺。

毕竟,历史上开国皇帝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不止赵匡胤一人。

但是他却一直被人诟病,就是因为没有传国玉玺。

‘得国不正’这一顶大帽子扣在他头上,他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寇准见杨七对传国玉玺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就焦急的道:“你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你不会就被一个王爵打动了吧?和传国玉玺相比,王爵就是个屁。”

杨七翻了个白眼,淡然道:“我又不称帝,要传国玉玺有何用?”

寇准恨铁不成钢的道:“就算你不称帝,拿过来咱们看看也好。这可是国之重宝,谁不想瞧瞧。”

原本杨七还真有拿过来瞧瞧的心思,不过他看到寇准如此热情,他心里的想法就淡了。

他要是真敢拿传国玉玺,明天寇准就敢弄个黄袍给他披上。

“随缘……吧……”

杨七淡淡的说了一句。

差点没把寇准气的鼻孔冒烟。

寇准恶狠狠的瞪着杨七,低吼道:“不可救药!”

“传国玉玺你爱要不要,我过来就是要告诉你。自从赵光义苏醒的消息传到了西北四府以后,那些刚从大宋过来的官员,人心有点浮动。你赶紧想办法解决吧。”

杨七狐疑的看着寇准,说道:“你可是四府协领,他们都是你手底下的官,这种问题应该你解决吧?”

“我病了……”

“什么病?”

“没有传国玉玺,就没办法动的那种病。”

杨七没好气的骂道:“能不能要点脸,这种借口你也说得出口?”

寇准再次不甘心的道:“那可是传国玉玺,你真的不想要?”

“明天我找人给你刻两个?”

“真没意思。”

寇准瘪了瘪嘴,道:“原本我有一些想法的,不过如今又有了新想法。赵光义既然下旨给你,让你帮忙抵御辽人南下,想要利用你,那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下他。”

“怎么讲?”

寇准冷笑道:“有道是皇帝也不差饿兵。让咱们出兵,那就得给咱们粮草。派人大张旗鼓的去要粮饷,坐实这件事儿。

咱们拿了朝廷的钱粮,帮着朝廷打仗,那就是朝廷的人。

手下那些二五仔再敢有异心,就可以用朝廷的名义惩治他们。

咱们拿着大义的名头,我就不信弄不服他们。”

杨七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寇协领威武。”

寇准不由的翻了一个白眼。

杨七又问道:“那你觉得,咱们拿了朝廷的粮饷以后,应该出兵多少?怎么打?”

“最少十万,越多越好。反正领的是朝廷的粮饷,自然越多越好。”

寇准毫不客气的说道:“至于怎么打……那当然是躲的越远愈好,只要辽人没进大宋,咱们的人能避。反正咱们不可能出死力……”

话说了一半,寇准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他看到了杨七笑眯眯的看着他。

很明显,他所说的,正是杨七心里所想的。

寇准瞪了杨七一眼,道:“你既然心里有了决定,干嘛还问我?”

杨七并没有回答寇准的问题,反而问道:“那你觉得派谁去跟朝廷要粮草合适呢?”

寇准心中权衡了一下,然后贼兮兮的笑道:“吕端!”

“哈哈哈……”

杨七放声大笑。

寇准脸一下就黑了。

“你又耍我。”

眼见寇准脸上布满怒意,杨七赶忙解释道:“我没有耍你的意思,只是心里虽然有谋划,但是还没下定决心,所以找你参详一下。

没想到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哼!”

寇准冷哼了一声表示不满。

杨七笑道:“说起来,朝廷送来了这一批人,可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如今我们终于不用担心手下的人不够用了。”

“还不够,目前西北四府治下的官员的职权划分的不够细,不够健全。上层的管理还也不够健全,甚至可以说是松散。很多事情都是你一言决断,一旦离了你,整个西北四府的政务都会出现瘫痪的状态。

而且各级官员的大小事务都汇报上来,很杂乱。

最主要的是官员之间互相没有制约,一个个自主权力大的惊人。

短期内还好,可是这么长期下去,就会闹出许多问题。”

寇准对于西北四府的官制,有着深深的担忧。

杨七似笑非笑的看着寇准,“你想鼓动我开府建衙,最好是直接建立三省六部?”

寇准坦然道:“这是必然的,如今你麾下拥有四府之地,远比当初的北汉还要大。建国都足以了,更何况建立三省六部。

如今的西北四府犹如一盘散沙,各府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

我已经卸任复兴府知府很久了,还有复兴府的官员把奏折送到我桌上,你说可不可怕?”

寇准话说的坦然,可是杨七始终觉得寇准不怀好意。

不过,寇准说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随着他手下管理的人越来越多,手里的地盘越来越大。

发生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

人力有穷时。

杨七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也不可能一股脑的堆到寇准身上。

那么,相对而言健全的官制就显得很重要。

民主共和一类的政策,杨七是不可能拿来用。

在这个封建王朝遍地的时代,搞什么民主共和,纯粹是找死。

大家都是封建制或者奴隶制,就你一个搞民主。

这么特殊?

那大家一起把你弄死。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步一步的跟着时代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一旦步子迈的大了,容易扯着蛋。

所以,杨七只能借鉴封建王朝的官制。

大宋的官制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而明朝的内阁制度,相对比较健全。

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让文人坐大,压的武将没地位。

杨七建立的军机阁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脑子里大致有了一个方向,杨七就对寇准道:“西北四府的官制问题你不必操心,这个问题从我到了西北起就开始考虑。如今已经有了一些头绪,我会尽快的整理成册的。

到时候你再过来同我一起参详参详。”

寇准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

“那我就先去找吕端,商量去要粮草的细则。”

寇准丢下了这句话,拱了拱手就离开了杨府。

杨七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嘴里念叨着‘雍熙’二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