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谈判暂时陷入了停顿,加藤周明回国了。而中国方面毫不在意日本的态度。由各省派出的慰问团在犒劳着前线,新闻也逐渐开放,在对国内记者开放新闻管制后,外资报纸派出的记者也陆续被允许进入战场观察和采访了。关于山东战事的报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报纸,包括日资报纸。带给中国各界狂欢的同时对日本形成了更大的压力。外资报刊更多地关注两个被围得铁桶般的日军现状。《大公报》是第一个被允许进入昌邑合围圈的新闻媒体,跟他们一同进入包围圈的还有加藤周明的两位随员,其中一人的身份正是记者。因为这家报社一向秉持公正立场,日本承诺绝对保证前来采访的记者安全。第6师团并不希望记者的前来采访,但接到了大本营严令不得不屈从。日本迫切需要实地了解被围部队的困境,从而决定谈判应持的态度。
山东战场在胶州湾血战后基本处于停战状态。中国国防军投入了战役的7个师17个旅(含学兵旅。第19师在11月中旬后陆续接替了孙武第14师防线)转入了战场休整,大批新兵及征召的预备役军人被补充进连续血战实力锐减的师,第16、14、1、2等师平均补充了5000以上的兵力,实力得到很大恢复。
但日本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大公报》对昌邑合围圈的日军采访在11月下旬见报,记者用冷静的笔触客观真实地描写了昌邑包围圈内日军官兵的苦难,没有粮食,没有燃料(房屋树木都快被砍光烧光了),关键是没有医药,伤员大批死亡,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治愈的轻伤都成为绝症,负伤的日军官兵自杀率直线上升,这个被日本朝野视为第一强军的熊本师团已经奄奄一息了。
《大公报》的报导很快传入日本国内。从而引发了日本的骚乱,特别是南九州更为严重。18师团和第6师团的补给地均在南九州,士兵基本也是来自南九州,尽管日本在日俄战争后陷入自大和狂热,国民将子弟为国征战的牺牲视为了光荣和骄傲,但子弟们在中国的境遇不能不牵动南九州居民的心,他们开始请愿和骚动,强烈要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垂死挣扎的部队。
名古屋也一样,第3师团的境况虽然未曾见报,但又能好在哪里?
要么迅速增兵,要么投降。舍此别无他途!日本军部在国内骚乱已开始蔓延后后悔允许记者进入昌邑包围圈了,发现他们中了中国人的诡计。那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大公报》的记者写就的新闻报道被印刷成日文号外,由华军飞机大量空投包围圈,那些记载了真名实姓和真实事例的传单严重动摇了军心,梅泽道治中将在给参谋本部的电报中坦承,部队正在瓦解中,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第6师团将失去战斗力!
增兵不可能了。日本人再狂妄也明白添油战术只能令遭受重创的陆军变得更加虚弱。在满洲或者是其他地方(包括由海军沿长江进攻南京)方案也严重不靠谱。海军已经不耐烦了,旷日已久的战事拖累了海军,军舰本是烧钱的机器,别以为上百艘军舰停泊在海上不花钱(华军潜艇的威胁基本消除了)。海军省和海军军令部已经正式向内阁提出撤军的建议,山东战事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消耗战,这样不死不活地拖下去,海军也要被拖垮了,抢占太平洋德属殖民地的战略任务也要泡汤了!海军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国家不可取代的作用,强烈要求用一切手段尽快结束支那战争。
“用一切手段结束战争”这句话好讲不好做。特别是在不能用军事解决的大前提下更是如此。加藤代表团在加藤周明返回北京后(前次申明是请示国内行止而不是终止和谈)必须正面迎战中国人提出的苛刻条件了。特别当《大公报》的报道公开后日本更为被动,不让步不行,多让步又不愿,双方就这么一点点地扯下去。不过其中的区别是唐绍仪可以等,加藤周明越来越等不起了。
施压的不仅是几万陷入绝境的日军,而且加上了英法俄国等盟友。特别是中、瑞(典)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协定被媒体披露后尤其如此。这份协定完全是正常的贸易,主要涉及粮食和矿石,中国将在两年内向瑞典出口500万吨谷物、200万吨原油、1.5万吨棉纱、2万吨钨矿石及其他有色金属矿物,换取中国人急需的造船、炼钢、机械制造、化工等方面的部分最尖端技术和大量的机床。中美航运公司将承接这笔大单并由美国泛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担保。
英国人完全清楚,瑞典背后是德国,这些战争急需的物资是德国需要的。货物的终点并非瑞典而是德国。为此,英国联合法俄两国向中国提出交涉,但中方以未曾违反中立协议不予理睬。有消息说,一个土耳其商务代表团已经秘密抵达广州,准备与中方展开更紧密的合作。目前土耳其虽未正式加入中欧强国阵营,但立场基本确定了,即将加入德奥阵营对协约诸国宣战。大英帝国正为土耳其的立场头疼,如果土耳其加入德奥一方,大英帝国从南面与俄国的海上联系将断绝,这对愈来愈显示其不可替代重要作用的俄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俄国人虽然在对奥匈帝国的战事中取得部分胜利,但三个月的战争已经暴露出了“俄国轧道机”的虚弱,新动员的部队连步枪都配不全,更别说火炮飞机了。俄国人强烈要求保证中国的中立立场。在中国人干脆利落地击败日本人后,俄国人对中国的恐惧加深了。远东军区司令官阿列克谢耶夫中将给彼得堡的一份报告转给了法国,法国又给了英国。这份报告是针对中国的,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已经获得了最充分的证据,成立于黑龙江边境地带的中国农垦军团已经装备了最新式的步枪和步兵炮,完全变成了军队。由于农垦兵团的成员一小半是退伍老兵,所以这支人数庞大的兵团极具战斗力。俄国人在报告中说,在进入冬季后(黑龙江的冬季比中国内地来的早),所谓的农垦兵团以剿匪为名展开了高强度的野外训练。谁都知道,盘踞于北满深山密林的土匪在蒙山军建政前即被北方军剿灭,现在剿哪里的匪?阿列克谢耶夫将军综合华军在北满的兵力部署,认为已经对远东军区特别是阿穆尔河下游地带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他提醒这种威胁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在加剧,对彼得堡不断抽调远东军区的部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转而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国人的“合理”要求,迅速结束中日冲突。
11月30日,西园寺公望密电加藤周明,迅速结束谈判!
协议草案被送回日本。共五大条:1、日本向中国道歉并公开声明悍然入侵山东违背了公理正义;2、自协议签署,日本在十五日内撤走胶州湾所有军队;3、撤回中国驻屯军并取消天津、汉口、沙市、广州四处租界,租界内所有日资之不动产转交中国折抵战费赔偿。天津防务由中国军队接管;4、惩办纵兵屠杀平民的日军山东派遣军部队主官;5、取消庚子赔款的尾款并在五年内另外赔偿中方战争损失5000万华元,但首笔支付的赔款不低于2000万华元。
日方“捞取”的好处仅仅是安全撤走被围的两个师团残部,而且不得携带任何除个人物品外的东西。这等于是被解除武装遣返了。
这份协定的核心是天津问题。这也是中日及英美法俄最为关切的问题,突破了辛丑条约的底线。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寸步不让。以不惜与协约国一战的勇气令英国人同意了国防军接管天津防务的要求。但美国驻军被允许保留。不过一个陆战营而已,中方根本不在意。
这份协定立即引起了日本高层的大哗。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无论如何想不到中国开出的条件竟然是如此的苛刻!军部的反应最为强烈,包括海军在内都认为中国人太过分了!
过分吗?想一想马关和庚子条约吧。
首相西园寺公望在与元老们磋商未果的情况下断然觐见天皇,强调了结束战争的必要性,如果陛下不能断然承认战败的事实,臣只能辞职!
大正天皇是个白痴,除了喜欢玩马和观赏阅兵外,对于治理国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在内大臣的提示下召见了山县有朋大将,询问了这位陆军当家人的意见。由木下内大臣表述了自己的态度——如果不能接受中国的要求,只好允许西园寺内阁总辞,由山县大将出面组阁寻求解决困境之道。
山县有朋暗骂木下内大臣奸猾。他清楚,如果他接替西园寺组阁,一切的责任将落于自己肩头了。战不能战,和不能和,国家突然坠入了无比艰难的处境。思忖良久,狡猾的山县表示,在大隈重信内阁总辞不久再次更换内阁对于稳定国内局势并非良策。
那就请阁下出面安抚陆军吧。木下内大臣要的就是山县这句话。
于是西园寺公望再次派出特使前往北京,就中国人的苛刻条件进行努力的争取。当初李鸿章因为中了日本激进分子的刺杀而减免了一亿两白银的故事真的希望再次上演,不过这次故事的主人公角色完全颠倒了。
又经过三日的激烈争论,中国让出了沙市租界暂不收回,将战争赔款缩减了200万元。其余条件就绝不让步了。而到了这个时候,山东已经进入严寒季节,被围日军每天都大批病死饿死,日本再没有力量拖下去了。《中日军事冲突之善后协定》在北京六国饭店正式签署,英美两国作为调停人亦在协定下签了字。
这天是1914年12月5日。准确的签字时间为上午11时零5分。
下午五时,龙谦在国会向参众两院在京议员报告了山东战事的过程及终战谈判之结果。国会旋即批准了这份协定,不过是履行一个程序而已。
龙谦在国会冷静地分析了中日山东战事引发的后果。他对兴奋万分的两院议员们说,“中日战争的结果彰示了公理与正义。但公理与正义从来就是在大炮射程内决定的。那种认为日本就此衰败、中国就此强盛的观点是极端有害的。论综合之国力,我们比起日本尚有不如。必须乘此良机改革国内各种弊政,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并力所能及地加强军备建设,以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成果及国家之安全。世界并不太平,欧战尚在进行中,我国百年来损失的权益并未全部收回,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希望在座诸公常思肩负的历史重任,奋发图强,为新中华的进步和强大继续努力!”
当日,首都各大报纸均出了套红题头的《号外》,民众正式得到了他们期盼的结果。
世界为之震惊。
中国立即沸腾。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举行了庆祝游行,游行以学生为主,高呼共和国万岁!国防军万岁!总统万岁!等口号,彻夜狂欢,气氛极其热烈。
最热烈的是天津。由天津商会发起的针对军人的商务优惠正式施行。在春节前,凡至天津商店、饭店购物消费的军人在出示其军人证件后一律八折优惠。自辛丑条约签订,天津民众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军队了,当驻防杨村的国防军第4师第10旅在卫戍区司令官程二虎中将的率领下奉命进驻天津,狂热的天津百姓自发地涌上街头,热烈欢呼国防军的进驻。无数的百姓,特别是年长一些的百姓望着肩负钢枪拖曳着机关枪大炮滚滚前进的钢铁洪流热泪纵横,泣不成声。程二虎将军随即下达命令,国防军天津卫戍区部队未得命令不准进入任何的商店酒肆,不得进入烟馆妓院,不得进入除日租界外的其他租界。甚至很长时间,驻扎天津部队的物资采购都是在天津以外完成的。这道命令让商会的爱国之举没有发生任何实际的效果。
《大公报》一反其风格,用激情四溢的文字热情赞扬了国防军进驻天津部队的钢铁军纪。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这支部队并未参加山东战役。但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国防军百战百胜的风采。甲午与庚子已经成为历史,那些认为只要在海岸线停泊几艘军舰就令中华屈服的历史不再了。伟大的龙谦总统用他一手缔造的钢铁雄师极大地洗刷了历史屈辱,中国人民可以纵情欢呼了。欢呼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欢呼我们拥有了一支伟大的军队,欢呼我们伟大的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万岁!百战百胜的国防军万岁!英明绝伦的龙大总统万岁!”
终战协定签署生效后,在山东,胶州湾日军第9、第11师团在中国国防军派出的观察团及英法紧急成立的军事调停代表的监视下开始登舰撤离。昌邑、高密两大包围圈开始解围,粮食和医药在英国军事调停代表的监督下被运入包围圈。饥寒交迫奄奄一息的日军开始得到救治。随后在国防军的监视下徒手离开包围圈,从龙口及胶州湾登舰撤离。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破坏了遗留的几乎全部重武器,甚至连步枪都破坏了。国防军缴获的军用物资可资利用的不值一提。修复可以使用的火炮不过区区22门而已。只有子弹可供预备役打靶使用。因为国防军枪械基本统一,那些口径6.5mm的步枪及子弹基本派不上用场,而销毁的费用不菲,成了鸡肋。
好几家外资报纸的记者目睹了包围圈日军的惨况,惨况令人震惊,但不令人同情。人类虽然摆脱了愚昧,但并未摆脱残暴。失败者必然受到惩罚,没有例外。
目睹了包围圈内日军惨状的英国陆军上校卡登对《字林西报》的记者说,他们完了,即使回到国内也没有军人应有的尊严和勇气了。他们完全变成了行尸走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的手段是残酷的。或许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战死疆场。日本人出于挽救这些部队的努力不过是徒增笑柄。
为履行终战协定之第4条,国防军提供了一份名单,注明了被围日军犯下屠杀平民罪行的部队番号。要求日军将所列明部队的主官交给中方,中国将组织一个特别军事法庭审理此案。日方开始耍赖,声明上述部队的主官大部战死,但最终还是有41名日军军官被捕,其中将级军官1人,佐(校)级军官22人,尉官18人。这些军官随即被指控犯有战争罪被起诉,三个月后宣判,其中19人被处死刑,押赴战地公开枪决。剩余者被处以不同刑期的徒刑,长期在中国服刑赎罪。
第6师团师团长梅泽道治中将在终战协定签署的当日剖腹自尽。但第3师团师团长仙波太郎中将却没有梅泽中将的骨气,厚着脸皮随同部队返回了日本,随即被强制退出现役转入了预备役。而曾在陆军享有崇高地位的山东派遣军总司令寺内正毅大将被严厉制止不准剖腹自尽。寺内回国后隐居不出,却没逃过激进分子的“天惩”,1915年4月5日,一伙激进分子闯入寺内宅邸,用刺刀将寺内刺死,寺内全身被捅29刀,死状至惨。其妻也死于这场震惊日本朝野的血案。
山东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日本严重低估了中国陆军的实力,图谋青岛并希望摧毁山东工业基地却落了个凄惨的下场。一战结束的数年后,有关日军山东之役的损失才得以披露,日军陆军先后投入五个现役师团,共计阵亡64000余人,因伤致残9000余人。海军损失各类舰艇22艘(主要是补给舰、登陆舰),伤亡官兵1490人。日本损耗的实际战费高达2亿日元,基本与其当时外汇储备相当。山东一战打断了日本陆军的脊梁骨,使得其与海军的竞争更处下风了。虽然陆军内部的激进分子们不断叫嚣报仇雪恨,但多少患上了“恐华症”,不得不痛苦地研究山东之败的教训和经验,开始向华军学习。
更深远的意义是,山东之战使得日本扩张脚步停顿了很长时间,严重损失了日俄战争的成果,使得他们在满洲很长时间内处于守势。迫使其走上海洋扩张的道路,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对于中国,最大的收获是解除了京畿威胁,使得天津至关外的那条重要的铁路线完全掌握于手,大大改善了关内与关外的陆路联系。经济上的补偿尚在其次,民心的振奋则意义深远。
副作用也不是没有。除掉战费损失及山东战场的后续花费这些经济问题外,山东一战将龙谦的威望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曾经希望寻找机会(包括利用合法手段)将龙谦赶下台的势力承认,这种机会随着对日战争的辉煌胜利完全丧失了。满清、北洋系、民党等残存势力基本停止了水面下的活动,不得不接受现实。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担心龙谦的独裁问题,会不会推翻或修订宪法搞无限期连任?离开政坛就任中央社会研究院院长的梁启超就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这个可能以及带来的危害,引发了军队系统的强烈不满,但被龙谦严厉压制。
国防军变得更为强势,成为左右政局的一股关键力量。山东战役后,对于军队立功人员的奖赏迅即展开,战场指挥官封国柱上将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继鲁山之后的第二位共和国元帅。因鲁山已逝,以军衔言,封国柱就是军中第一人了。同时获得元帅提名的还有国防部长王明远和总参谋长司徒均,但俩人均拒绝了这个荣誉,认为自己功不至此。
一批参加山东战役的部队获得国防部授予的荣誉称号。瞿鸿翔、柴守业、杜三立、高虎子、孙武、曲致庸等一大批战场指挥官晋衔和授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山东战役的卓越贡献,联勤总部部长宋晋国、航空兵司令官商凤春晋升上将军衔,使得国防军现役上将增至七人。
陈豪在战后被提升中校,被保送进入济南军事学院战役系深造。对于这位背景深厚的青年军官,其前景一片光明。
航空兵就此成为平行于陆海军的第三大军种。从1915年起,军费向航空兵严重倾斜,其比例高达22%。引起了陆军的严重不满。
中部第二卷一战血火第六章加入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