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秦怀玉和程处默一脸渴望,李信故意道:“那当然啊。至于开张的话,我也不知道,总得好好准备准备吧,不急,不急。”
程秦二人一听就急了,一左一右拉着李信,道:“急!急!怎么不急!”一想到今天过后他们就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菜,他们恨不得李信明天就能把酒楼开成。
三人闹作一团,一点贵族老爷的仪态都没有。好在王贵等人一向都知道自家王爷是个什么样子,因此也就见怪不怪了。
待李信劝住两个憨货,他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一件事没说完。
“张全福。”李信叫了一声。
“老汉在,老汉在。”张全福飞快地应道。
“酒坊这边完工以后,不要停,再多盖两间屋子,工钱和待遇照旧,要宽敞,长宽至少都要二十五六尺,到时候我会送一些桌子椅子过来,你们帮我放在这些屋子里。”李信交代道。
张全福一口答应,不过还是忍不住问道:“王爷盖这些屋子是有什么用吗?”
李信点头,道:“打算给村里的孩子们当学堂。都是上学的年纪,成天疯玩像什么话。先生我会负责请,学费的问题你们也不用担心,我不会收乡亲们的钱,如果孩子在学堂表现好的话,说不定我还会反过来奖励他们一些钱呢。”
张老汉听到这话愣住了。
确切地说,所有人都愣住了。
陈幼澜眨着眼睛,目光中满是意外。
李信的意思是.......他要出钱让村子里的孩子们上学?
“王.......王爷不是在开玩笑吧?”张全福知道怀疑李信很不礼貌,但是他真的没办法说服自己二话不说就相信这件事。
那可是读书认字啊!蓝田县世代就没有出过几个读书人,现在王爷竟然想让村里那么多孩子都能念上书吗?这是多大的功德啊?要是祖宗们知道自家家里出了个念书的孩子,怕是连祖坟都要冒青烟了吧?
不不不,肯定已经冒了吧?不然他们怎么会碰上这么好的主家,碰上这么好的王爷?
李信知道张全福接收起这个消息会有些困难,所以并没有介意他说话不周到的地方,只是平静地说道:“我当然不是在开玩笑。我也不是想让孩子们以后都走考科举当大官,但多读点书,多认点字,日后当个账房先生,找个活计,不是比你们在地里刨食强多了?”
张全福还没开口,眼眶已经红了,浑浊的眼泪不停地滚落下来。他带着哭腔跪下道:“俺老汉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好事儿啊,才能碰上王爷这样的好人!老汉也没有别的能回报王爷,只能跟乡亲们一起日日为王爷祈福了!”
张松也二话不说跟着跪下来,连连给李信磕头。他家也有两个孩子,大的十岁,小的才六岁,一想到这两个小子日后也能有机会进学堂读点书,当个读书人,他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这都得感谢王爷啊!
两人一起胡乱地说着许多祝福的吉祥话,不管李信怎么劝阻都不肯起来。
程处默和秦怀玉看着这一幕,识趣地没有出声。他们总觉得眼前这位自己的挚友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肉眼无法分辨的变化,简直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不过好在那份感情没有变,兄弟还是兄弟。
而王贵这时候也突然明白自家王爷当时为什么要问那些犯官家属认不认字了,还说那些认字的人有大用,恐怕所谓的大用就是让他们来这村学之中当教书先生吧........倒还真是物尽其用。
他无声地露出一个笑容。
李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张全福和张松拉起来。然而即使是在站起来之后,张全福也还是边哭边重复地说着吉祥话,赌咒发誓说这辈子要永远忠诚于王爷,谁要对王爷不利,他做鬼也不会放过对方,而且还要村里所有人都感念王爷的大恩等等云云。
李信完全没料到自己偶然间想到的念头竟然会让张全福和张松这么激动。他们两人急急忙忙向李信告罪之后,就跑去找别的乡亲们了,显然是去跟乡亲们分享王爷要在村里办免费村学的消息。
可以想见这个消息将在村民中引起什么样的轰动,恐怕完全不下于酒坊和养猪这两件事吧?
待两人走远,陈幼澜笑着起身来到李信身旁,道;“王爷果然仁心仁德,小弟自愧弗如。”
李信不以为然道:“拔一毛以利众人,何乐而不为?”确实,教书先生都是现成的,盖房子和桌椅之类的花费对李信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办个村学确实是举手之劳。
“能有这份为百姓着想的心,比做了什么更重要。”陈幼澜认真地说。
被女孩子夸什么的当然很好,不过李信也还算清醒。他道:“没办法。如果没有这些大唐百姓,我也当不了什么所谓的王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那也是理所当然啦。”
陈幼澜细细咀嚼这句话,顿觉其中大有深意,心中对李信的崇拜又多了几分。
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毕竟李信这句话掰开揉碎之后,再好好用修辞装点一下,不就变成了千古一帝李世民的那句名言吗?
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不好意思,错了,是这句才对:“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虽然不知道这个时空的李世民未来是否也能说出这样一番感悟,但这话里的道理却是亘古不变的。陈幼澜能领悟到其中的几分含义,说明她确实是极其聪慧的女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不远处那两个姓程和姓秦的憨货,他们就完全没有听懂李信话里的含义。
日头逐渐偏斜,为了能及时把陈幼澜和小铃送回府,李信休息了一会儿就催促着大家出发回城了。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赶回了长安城,终于恰好在关城门之前的一刻进入了城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