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队骑兵一队由东向西,一队由西向东。他们正好在承天门汇成一股,齐齐转向南面朱雀门。马匹跑得极快,若非下面的街道已经扫过,此刻怕是早就尘烟滚滚了。
李世民望着城楼下矫健的骑手们,满意地点点头,道:“真乃壮士也。”
平时总是劳形于案牍之间,他也难得有这样欣赏军士们身姿的时候,所以此刻的心情相当放松,甚至还有几分感慨。想当年,他也是一员出了名的虎将,马上功夫虽比不上程咬金、尉迟恭这些家伙,但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差。可如今,怕是生疏得厉害了。
不过,帝王就是帝王。这种大喜的日子自然不会说些不该说的丧气话。
李世民始终微笑着站在城楼上,仿佛对下方这一派热闹的景象怎么也看不够。
两队骑士汇合以后,化成一道浩浩荡荡的洪流,奔出南面的朱雀门。迎接他们的是分列于街道两旁的带刀侍卫。而在带刀侍卫们连成的“警戒线”后方,则是早就得了今日要举行检阅仪式的消息,所以特地在此地等着看热闹的百姓们。
他们一个个的都穿着喜庆的衣服,老老实实地站在侍卫们的身后,有些则站在沿街店铺的二楼或者三楼上,纷纷用闪闪发亮的眼睛看着前方不断飞驰而过的骑士的身影。年纪小的孩子甚至被家长举在脖子上,获得了本次检阅观礼的最佳视角,高兴地直拍手。
或许是因为府兵制的关系,在大唐,军人这个职业与普通百姓之间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联系。绝大多数大唐百姓都对军队有种好感,小孩子就更容易对这些出身军伍的矫健男儿产生信赖和崇拜之情。
人们的欢呼声甚至压过了马蹄攒动的声响。
骑兵队伍之后接着的是全副披挂的禁军,足足一万人。他们全都穿着清一色的制式锁子甲,手握寒光闪闪的长戈,缓慢而有力地行走在街道上。虽然没有骑兵那么声势浩大,但谁也不敢轻视这一队步卒的战斗力。
李世民目送士兵们缓缓步出朱雀门,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道:“后面就是李信和陈骁这两个小子的队伍了吧?”
李靖点头,道:“回陛下,正是。”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希望这两人不要太露怯。”事到临头,他突然有些担心这两个孩子。万一他们带的军队实在不够好,差刚才出场的正规军太多的话,他们会不会太挫败?
旁边的陈尹也有几分信心不足,焦急地往西侧延禧门望了望,什么也没说。
过了一会儿,开远门和延禧门同时又响起一道拖长的号角声。两队披甲执锐之士分别出现在门里。
从延禧门进来的是陈骁的队伍,由一身银甲的陈骁亲自领队。只见陈骁骑跨在一匹栗色骏马上,头戴烂银盔,身披银色鳞甲,手里还握着一把红缨长枪,神情非常严肃,身形间竟给人几分子龙再世之感,卖相不可谓不绝佳。
他身后跟着的,是他当日领走的千人满编营,个个都穿戴整齐,利刃出鞘,不紧不慢地跟在身后。
陈尹摸着胡子看着这一幕,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连李世民都赞许道:“不愧是润德的儿子。看样子在南方历练这两年,这孩子还是颇有收获啊。你说呢,懋功?”
然而,李绩却意外地没有回应。
李世民回头看了李绩一眼,发觉李绩的视线已经完全被开远门那里的画面给吸引了。按照安排,那里出现的应该是李信的部队。
难不成,李信这小子又弄出什么花头了?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望过去,却看到那一队兵马最前方领头的人并非李信,而是程处默和秦怀玉。
“阅兵这么重大的事情,这臭小子都不亲自下场吗?”李世民暗暗翻了个白眼。
程处默、秦怀玉还有其他一票儿纨绔入营参加练兵的事情并非秘密。毕竟这些人的老爹此刻就站在城楼上。他们对于自家孩子的行踪都了如指掌,所以此刻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反而一副很有兴味的样子。
由于戴着头盔的关系,李信这边的士兵全都剪了寸头这件事并没有人发现。但是,他们古怪的步伐却迅速地引起了城楼上所有人的注意力。
咚。咚。咚。咚。
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甚至能清楚地分辨出落下的是左脚还是右脚。每一个士兵都笔直地望着前方,目光中充满了坚毅与果敢。
“这威势.....倒真是有些不同凡响。”李世民喃喃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