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硕大的沙盘上,米国在东亚地区设立的这181座基地被标记得清清楚楚,而其中最醒目的,是位于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以及位于横须贺的海军基地。
之所以要对这两座基地做特别标注是因为,这是两座对华夏威胁最大的基地。
横须贺海军基地,位于东京西南50公里神奈川县东京湾畔,基地占地234公顷,驻有9800名海军官兵,是米海军在西太平洋最大的基地,也是西太平洋唯一可修理航母的大型维修基地。横须贺是米海军第7舰队司令部驻地,常年驻有一支完整的航母战斗群,美第7舰队旗舰“蓝岭”号驻地,同时,以中东为主要防区的第5舰队将其潜艇部队TF54也驻扎在横须贺,因此横须贺被称为穿着“两只草鞋”(第5、第7舰队)、面向太平洋和中东的基地。
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位于冲绳岛西南部,是米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空军基地,面积近20平方公里,驻扎有米空军第5航空队第18航空联队这两支老牌部队,部署有3个F15战斗机中队、1个预警机中队和8架KC-135空中加油机,驻有军事人员9000多人。该基地是米军全球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从关岛起飞的B-52轰炸机在嘉手纳基地空中加油机的帮助下,可以连续飞行17个小时,向伊克拉发射巡航导弹。嘉手纳空军基地同时也是米军海外侦察机部队的重要基地,驻有空军第390情报中队、第82侦察机中队、第18联队情报分队和第353特种作战大队,是米军获取东亚及南亚周边国家情报的重要基地。
除了这两座米军基地被标注得特别醒目之外,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星家坡樟宜基地也获得了同样的待遇,因为这座基地虽然名义上归属星家坡海军,但事实上为米国人所掌握,而且这座基地的位置非常特殊,紧紧地扼住了马六甲海峡的东亚方向出口,并且是米军在撤离苏比克湾后,在东南亚尚存的唯一一个可供航母驻泊的基地。
连周边可能对这场战争发动干涉行动的势力都被标注出来了,湾岛本岛上的武装力量更是在这座沙盘上一览无余。
实话实说,这座面积仅有3.6万平方公里的岛,其上的武装力量密度在蓝星上绝对名列前茅。
就说空军吧。
至此时,湾岛空军建制由联队(或基地指挥部)、大队、中队三级组成,编有7个独立飞行联队、1个空军基地指挥部。
这7个独立飞行联队分别为:台南第443、新竹第499、清泉岗第427、嘉义第455、桃园第401、屏东第439、台东第737;另有花莲空军地区基地指挥部下辖一个飞行联队。
此时的湾岛空军,装备的主要作战飞机是从米国诺斯罗普公司购买的F-5E/F轻型歼击机,其中F-5E是标准型号,装备有242架,不过实际装备数少了一架——被谭振华现在的空军参谋林大校飞到大陆来了;F-5F是双座歼击/教练型号,装备有66架,不过也有一架被更早的一位起义的黄少将给飞到了大陆。
这型战斗机是米国在60年代为应对苏制“米格21”而研制的,采用两具推力2.27吨的涡喷发动机为动力,机头安装有一部AN/APQ-159轻重量微型X波段脉冲雷达,具有制空、拦截、战斗轰炸、近距空中支援等功能,但并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
该型战机在米国本土的装备数量很少,米国人研制它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骗钱……这种廉价战斗机先后生产了2610架之多,被米国人以“军援机”的形式大量出口,在全世界很是快乐地赚了一大笔小钱钱……
除了F-5E/F之外,湾岛空军还保留有一个飞行联队的F104G老款战机,这货的年头就有些长了,是60年代初的产品,当年也曾经威风八面过,号称“全球首款能飞2马赫的战机”,不过装备过它的国家和地区都因为这型飞机奇高的事故率而亲切地将其称为“寡妇制造者”……
除了这两型战机之外,当前湾岛地区装备的战力最强的战机,其实是其花了10亿美元经费号称“自研”的“经国号”,代号“IDF”,型号F-CK-1。
虽然号称“自研”,但其实还是湾岛在米国人的帮助下拼凑出来的玩意,该机由两台盖瑞特(Garrett)公司生产的TFE-1042-70型发动驱动,单台推力仅有3.26吨,不过由于采用了先进的FADEC系统控制,表现还算堪用,就是整机的推重比差了一些,导致该机的机动性能严重不足,载荷和航程数据也很难看,全世界的“第三代战机”中,它的飞行性能垫底。
但这型战机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雷达。
IDF战机上装备的雷达代号“金龙-53”,名义上为湾岛自研,其实就是诺斯罗普公司为其胎死腹中的那架F-20“虎鲨”战机研制的雷达APG-67的马甲版,该雷达采用PD制式,拥有15种作战模式,包括八种空对空、七种空对地,具有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其对空最大搜索距离为148公里,对地最大搜索距离为67公里,配合湾岛“自行研制”的射程达到40公里的“天剑2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不但具备了相当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而且还能做到“发射后不管”。
好吧“天剑2”这玩意其实就是米制AIM-7“麻雀”中距弹换成主动式导引头的“湾岛马甲深入改良版”。
飞机和导弹虽然都是七拼八凑的货色,但其战力也确实不容小觑,最起码,按纸面数据,其性能水平相比华夏大陆一票当前在役的“歼7”、“歼八”各种型号是领先的。
不过呢,IDF去年也就是1994年才开始量产,到现在也就才攒了1.5个中队27架,而“天剑2”更是得了拖延症,到目前为止,依然还处于定型前的试验阶段,不过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湾岛当局已经跳过正常流程,紧急订购了40枚“天剑2”来应付当前的紧张局势。
而且IDF这型战机虽然获得了湾岛地区的定型许可,但实际生产过程中麻烦不断,且完成列装的这27架战机也是各种趴窝,以至于湾岛飞行员对IDF这个名称进行了重新释意:这不是“IndigenousDefenceFighter”(本土防御战机),这是“IDon'tFly”(咱飞不了)战机!
段子么,自然可以尽情地黑,但在谭振华部署的蓝军防御圈中,IDF还是被当成了湾岛空军最重要的高端战力来对待的,而且除了这型战机之外,他还在岛内又部署了两个更加先进的战斗机中队,按照他的说法,这叫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