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139章 辛酸的往事

方远途走后,胡介民苦笑了下,这才说出了一段辛酸的往事。其实,准确的说,不是华阳集团与一个道观有关联,而是胡介民本人与这个玄衣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件事说来话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华阳集团虽然是半军事化管理的企业,但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当时公司的总工程师胡海清首当其冲,罪名竟然是他与国民党某高官是同宗亲戚,这个原因在如今看起来简直是个笑话,可在当年,却几乎要了胡海清的命。

他被造反派们拘捕,并没日没夜的批斗和殴打,在被折磨了一个多月之后,胡海清不堪受辱,愤然从被关押的楼上纵身而下。

本来想一死了之的他,却如同有神灵庇护,意外被楼外的一棵三十多年的枣树挡了一下,从四层楼一跃而下的他,居然只受了一点轻伤,甚至连逃跑都不耽误。

既然没死,那就只有逃命了,慌不择路的他在市区东躲西藏了几天,最后,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敲开了玄衣观大门,观中的一个道士收留了他,藏匿在后院的地窖里,最终躲过了搜查。

在那个荒唐且动荡的年代,单位的总工程师稀里糊涂的失踪了,竟然也无人理睬,胡海清也不敢露面,伤好之后,便在观中住了下来。

谁也没想道的是,他这一住就是七年。

一九七六年,动荡结束了,一切开始重新走上了正轨,胡海清也从道观中回到了华阳公司,但一切早已满目疮痍、物是人非。

妻子在他失踪之后,被那帮人殴打折磨致残,已于前年含冤去世了,唯一的儿子也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终日流浪街头,打架斗殴,和社会上的小流氓混在了一起,如果不是动荡结束,他重新回到了岗位,估计儿子就跟那群街头混混儿一起,在八二年的“严打”中被送到大西北了。

组织上为胡海清恢复了名誉和工作,让他和儿子重新生活到了一起。

胡海清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随企业入朝参战,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保证部队的运输线畅通立下过战功,社会动荡期间又被迫害,如今当然得到重用,他在华阳集团又工作了五年,最后在组织上即将任命他为公司总经理的前夜,突然提出了辞职。

1982年的中国,辞职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驳回了他的辞职申请,不批准!

不料胡海清去意已决,他将自己的办公室钥匙交给了秘书,不顾儿子的苦苦哀求,挂印封金、飘然而去。

其实,胡海清倒也没去别的地方,他又回到了玄衣观。在观中避祸这七年,他与曾经解救自己的道士成了莫逆之交,本来就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他,在这七年当中精读了大量道家典籍,甚至可以这样说,此刻的胡海清已经是一位精通易理的道学大师了。

国有企业的总经理辞职,跑去道观里出家,这在当年绝对是轰动性的,也就是当时信息不发达,否则,胡海清一定能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网红。

后来,组织上见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便也就作罢了,他的儿子被以接班的名义招进了公司,也算是给了胡海清一个交待。

胡海清后来改名为胡道全,道号至遥,从此便一直留在玄衣观,由于道学渊博,九十年代时竟然被推为住持道长,还曾经一度担任过省市两级道教协会的秘书长。如今虽已八十高龄,却仍在观中修行。

故事讲到这里,陈曦和顾晓妍多多少少已经听出了点端倪,只不过还不敢确定,所以互相对视了一眼,谁也不敢先说话。

胡介民看了二人一眼,苦笑了下道:“胡海清,就是我父亲,而我就是那个从小没了母亲,后来爹又跑了的苦孩子。”

天啊,怪不得胡总身上总是有股子匪气,闹了半天,他竟然有如此曲折的身世,陈曦愣愣的想道。

“1984年,我一边工作一边参加了高考,谁也没想道,我居然就他妈的考上大学了。”胡介民笑着道:“读了四年大学,又回到了华阳集团,从技术员开始干起,最后走到了今天。怎么样?不服气吗?你们不要以为老子有什么靠山,我可是真刀真枪、实打实凿干上来的。”

“服,我是大写的服。”陈曦连声说。顾晓妍也赶紧竖起大拇指,笑着赞道:“胡总,你要是再年轻二十岁,我都能喜欢上你的。”

“滚一边去!”胡介民笑着骂了句:“没大没小的。”说完,两只手抱在胸前,低着头陷入了沉思。

“胡总,既然老爷子是玄衣观的住持道长,这事不就好办了吗?只要您去一趟,拜望下老爷子,就算请不来那位余道真,没准也能请来其他的大师呢。”陈曦试探着说了一句。

胡介民没说话,只是瞥了他一眼,冷冷的道:“你懂个屁?”他吓得赶紧捂上了嘴,再也不敢吭声了。

“这个方远途也真是他妈的人才,这点事都过去快四十多年了,他是怎么查出来的呢?”胡介民自言自语的道,说完,仍旧一只手掐着下巴,皱着眉头,长长叹了一口气。

“胡总,您是不是很长时间没去见.....您父亲了。”顾晓妍冰雪聪明,从胡介民那为难的表情上很快做出了判断,于是便低声问了一句。

不料此言一出,胡介民的眼圈突然红了,他赶紧眨了几下眼睛,才没让眼泪留下来。

“我大学毕业那年去过一次,刚才算了下,已经有快三十五年没见面了。”他苦笑着道:“父子的情分,早就淡得快要忘记了。”

原来,当年好不容易把父亲盼回来的胡介民本以为从此有了依靠,不料爸爸却执意要出家修道,这令正直青春期的他非常不理解,认为自己被父亲无情的抛弃了,便从此记恨上了父亲,爷俩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却天涯咫尺,三十多年再未谋面。

如今在两个市领导面前已经把话说出去了,而方远途又点破了这其中的关系,一时进退两难,没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