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152章 武学的意义

但是独善其身,又能有什么用处?

大部分勋贵的银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张辅心中没数吗?

只是法不责众,军中尤其是这样。

张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臣受先帝之恩,辅政陛下,以至军中如此,臣有罪。”

朱祁镇叹息一声,连忙前出几步,说道:“国公哪里的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情弊,又是不是今日才有的,太祖朝的时候,就要逃兵屡禁不止,只是到了而今,越发严重了。”

“国公一心维持京营。如果没有国公了,恐怕京营也如同地方卫所一般,都烂透了。”

“只是这样下去不行啊。”

“卫所各级军官都是朝廷功臣,这天下都是他们跟随太祖太宗打下来的,朕愿意与他们公享富贵,只是这富贵并非这样享的。”

事实上就是这么荒谬。

明明是卫所军官近乎明目张胆的侵吞军户田产,将军户当做奴仆,这样的行为,让大明卫所军,一步步维持不下去了。

大明三百多个卫所,占据了大明朝近八分之一的良田。在太祖太宗可以做到国不加饷,而军有自足。

但是宣德年间,是有时候需要补贴,而到了正统年间,年年都要补贴九边二十万两。甚至到了今年,需要补贴的更多。兵部希望户部补贴五十万两。甚至更多。

而明朝根本就是被高涨的军费给压垮的。

张辅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辅虽然是一个名将,或者说一个帅才。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细细算起来,英国公府也未必清白无辜。

别的不说,单单英国公府中数百家将,就说不清楚。

要知道,首先养家将是比养寻常士卒更费钱的行为。英国公那来的财力养,其次那就是英国公这些家将,都是百战精锐,这些人不在军中任职,却跑到了英国公府上。这也是问题之一。

要知道历史夺门之变,就是几个勋贵纠结家将,居然搞出数千军队来,里应外合之下,将紫禁城都拿下来了。

可见一斑。

其实各勋贵并非没有护卫编制的,朝廷自然是给了。

但是他们的家将编制,决计超额了。

是那种有不少人,名册在地方卫所名册上,却在勋贵府上当值。很多猫腻,根本不用细说,心知肚明即可。

对这些事情,张辅一来不能说,也不好说。

毕竟卫所制度运行到了而今,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但是问题再怎么大,这也是朝廷祖制,皇帝可以说,但是张辅说了,就要承担政治风险。

至于而今在武英殿之中,只有张辅与皇帝两人。也是不能说的。

因为大多数相信皇帝能保密的人,都已经死透了。

最最典型就时姚错,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腰斩了。张辅认罪,他也知道,皇帝只有还有理智在,就不可能处罚他。

更多的话,却不能讲了。

张辅说道:“陛下信重,臣惶恐之极,只是此事兹事体大,一动不如一静。”

朱祁镇说道:“国公之意,朕知道了。在满朝勋贵之中,也只有国公是明白人。国公上奏开武学之事,朕已经看过了。”

“深得朕心,而今靖难名将,还有几人,朝廷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国公建立武学,为朝廷培养一批将领,正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

“不过,朕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国公以为如何?”

张辅说道:“陛下请讲。”

朱祁镇说道:“朕准备将武官袭爵之权,从兵部转到武学之中。”

张辅一时间觉得不妙,各卫所官员世袭职位的继承,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五军都督府负责的,后来是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同负责。

到了后来,五军都督府完全变成了一个养老部门,这个权力就到了兵部手中,这个权力到了兵部,也就是文官彻底压过武将的时候。

而今这个权力,还是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同掌管的。

正因为这个权力如此之大,张辅不明白这个权力怎么到了武学之中。

朱祁镇说道:“从今之后,各卫所所有世袭军官,除非有战功,都要从武学毕业之后,方能授职。”

纵然朱祁镇对军制改革之上,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不得不一步步的来,王骥久在兵部,他认为朝廷应该严格袭职。

用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而张辅提出武学,其中含义或许与王骥的想法,侧重点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一样的,认为卫所很多军官都是不合格的。

既然有这个共同的基础,朱祁镇自然也顺势而为,顺便给自己加一点私货。

别的不说,唯有武学毕业生才能袭爵,这所武学的重要性立即就成为媲美国子监的重量级学校了。

明朝国子监的没落之路,就很说明问题了。

在明初的时候,国子监学生是可以直接坐官的,所以国子监兴盛一时。到了后来科举兴盛,监生就没有前途了。于是乎,国子监这所学院也不行了。

大明三百个卫所,几千个世袭军官的家族。这些人想要袭爵都要通过武学,那么武学立即成为控制大明三百个卫所的重要节点之一。

张辅心中的武学,可没有这样大啊。

张辅说道:“陛下,如此一来,是要老师就不够了。”

张辅没有细算,就知道这个学校的学生,少说也有数千人,而大明国子监全胜的时候,大概有六千人之多。

在北京建立起一座,如此大的学校,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需要不少人手。

朱祁镇说道:“不会缺少老师的,如今北京城之中,有不少老将赋闲在家,未免太可惜了,朕觉得让他们进入武学教授毕生作战经验,却也是一个好去处。”

“当然了,这么多学生,也不需要诸位将军一个个的教。多从军中挑选出一些军官就行了。”

“朕想要大破瓦刺,决计不能让卫所在堕落下去。”

“就将这武学放皇宫附近,朕有时间也会去看看的。”

张辅这才明白,皇帝的心意。

张辅心中暗道:“这哪里是武学,分明是幼军。”

太宗皇帝为了培养宣宗皇帝,就为了宣宗皇帝建立了幼军,当然了幼军并非全部是小孩子组成的军队,而是由宣宗皇帝,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孙统领的军队。

这一批军队,也成为了宣宗皇帝的班底。

宣宗皇帝去的太早,其实宣宗皇帝也有给朱祁镇建立幼军的想法。只是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太小了,这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办。

太皇太后的执政理念,自然是务必安静,很多事情都按下来了。朱祁镇唯一向军中伸出去的手就是乾清宫侍卫了。

三百人的乾清宫侍卫,虽然已经换了不少人了,有不少人在乾清宫出来,奔赴各地了,就好像是朱祁镇伸出的一根根触角。

而今在张辅看来,分明是皇帝觉得,他对军队的控制不够。以武学的方式,对军队增加影响力。

张辅想明白了,也就放松了。

就勋贵的立场来看,他们更希望一个与武臣亲近的皇帝,皇帝想在武将之中培养自己的班底,这是一个好事。

张辅自然没有反对的意思。立即说道:“臣定然将这一件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朱祁镇说道:“除却这一件事情,朕还有一件事情,要拜托国公,国公听过大本堂吗?”

这一件事情之前就有风声,张辅怎么可能不知道。他说道:“臣略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