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473章 模范

训练场,十名学员骑着独轮车,手提训练矛,在同样骑着独轮车的教官指挥下,演练编队战术,其他学员在围栏外观看。

李笠亦在其中,看着骑独轮车练习骑兵战术的学员,有一种出戏的感觉。

然而作为“骑独轮车练骑兵战术”这一训练(教学)方式的制定者,李笠是不可能吐槽自己的。

骑独轮车练骑射、练骑兵战术,这一训练方式,实行了十来年,效果不错,所以才一直坚持下来。

如此做的原因,其一是省钱:独轮车的造价和维护费用、使用成本,远比活马低得多,所以能够有效降低训练成本。

其二是效果尚可:骑兵战术是动态的,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是如此,学员骑独轮车练习,可以培养相关战术意识。

训练出战术意识,这才是训练最终目的。

其三是安全、训练效率高:独轮车制作简单、便宜,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可以让数百人同时训练,而不会被马匹数量制约。

坠马和坠车的后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段韶在旁边看着,对这种极其搞笑的训练方式,不知该说什么。

他第一次见的时候,心中鄙夷不已,可经过数年下来,他发现这种办法还是可以的。

教官能以此演示骑战的各种基本动作和招式,也可以靠着这种训练方式,演示编队战术,并带着学员进行练习。

且受重伤风险低,毕竟对于新手而言,既要驾驭马匹,又要练习战术,容易顾此失彼,一旦坠马,很容易因伤残疾。

最主要的就是训练成本低、训练效率高,既可以练技术,也可以练战术(战术意识)。

“你去过作场么?”李笠问,往外走去,段韶跟在旁边,摇摇头:“没有。”

他是被软禁的囚徒,有人盯着,就怕他逃跑,所以活动区域很少。

李笠意识到这点,便说:“我认为,在作场做工,和在军队当兵,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某种职业的从业者。”

段韶没吭声,听对方继续说下去。

“所以,对工人进行上岗培训,和对兵卒进行作战训练,都是职业教育,那么,一个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是批量培养合格从业者的必要条件。”

“既然是教学、训练,就需要教学大纲,训练大纲,这需要完善,你们的职责,就是如此。”

“说到教育,得分为几个阶段,循序渐进,一如教人读书那般,一开始是启蒙教育,即开蒙。”

“用在骑兵上,开蒙就是先学骑马,做到骑马代步的水平,这是骑乘学习阶段。”

“学会骑马,就开始学骑马作战,首先学习个人骑战技术,这是技术学习阶段,当然,学员可以是精通长短兵格斗的步兵,有基础,上手会很快。”

“个人的骑战技术练好了,再学习集体配合作战,这是战术学习阶段。”

“每个阶段为一年,加上新兵训练,训练基本的队列、体能和兵击基础,耗时一年,共计四年,毕业后,就是一个合格的骑兵。”

“当然,骑术的练习,可以贯穿全年,还得学如何照顾坐骑。”

“如何把这四年的教学安排好,以及这四年要怎么训练,就是教学、训练大纲的责任,需要将细节完善,你可得多提意见。”

李笠这么说,段韶只能点头,他一个阶下囚,闲着也是闲着,能够研究骑兵战术,也算是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

说完了教学、训练,李笠开始说他理解下的骑兵编制。

战术需要人来实施,而军队作战,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所以,战术其实依靠于各级编队施展,不同的编队,适用不同的战术。

李笠经过多年总结,把骑兵的编制进行改良,和官军的常见编制不同:

联队(三个大队,约一千六百人)>大队(三个中队,约五百余人)>中队(三个小队,约一百六十余人)>小队(五个什,共计五十余人)。

骑兵战术,依据这四个级别编制的兵力有所细分。

与此同时,对于骑兵,李笠根据训练难度,以及承担的作战任务,进行了分类:

入门骑兵:马刀骑兵,主战兵器为骑兵刀,执行巡逻、警戒、侦察等打杂任务,因为用的是刀,一般无法和敌骑交锋;

普通骑兵:矛骑兵,由马刀骑兵“升级”而来,能使用矛进行骑战,承担骑兵对战任务;

高级骑兵:槊骑兵,由矛骑兵“升级”而来,能把槊(长度超过一丈八尺的矛)用好,是全能骑兵,马披甲,就是具装甲骑;

无论哪种骑兵,都要练习骑射,所以合格的马刀骑兵,可以承担“弓骑兵”的角色。

训练时,第一年新兵期,新兵在练习队列、力量的同时,就得开始练习步射,打基础。

编制和兵种定下来,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定下“学时”,在规定年限内,保证伙食,把一个可能连马都没见过的普通农民,训练成堪用的骑兵。

然后根据不同的编制,具备不同的作战能力、执行任务能力。

各骑兵编制有其对应的战术,各编制有对应的执行作战能力,这也是将战斗力“量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临战,主将会根据敌情,投入不同编制的骑兵队伍,执行不同程度、难度的作战任务。

这就等同于,把将领带兵打仗的经验给“量化”,让更多资质平庸的将领,经过一定时间学习,具备指挥骑兵作战的合格能力。

骑兵是这样,步兵也是如此,进行针对性的军事训练,低成本、短时间(相对而言)训练出合格的兵卒。

也可以训练出合格的带兵将领(中下级军官)。

如此异想天开的训练、教学方式,段韶不认同,认为纯属外行人的臆想,不过他不会就此反驳,而是针对一个问题提问:

“如此高强度的骑兵训练,会很耗钱粮,规模一大,其开支恐怕承担不起。”

这个提问直指要害,他作为齐国贵胄,带兵大将,当然知道养兵不易,养一支骑兵更是花钱如流水。

“不花钱就想有高战斗力,天下间哪有如此好事?”李笠耸耸肩,“钱粮可以想办法赚回来,若做不到,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段韶又问:“可实战时,总不能让主将下令前,还得仔细想这些骑兵会些什么。”

李笠回答:“所以编制队伍时就要标明这支骑兵的级别,使其能够承担的作战任务与级别联系起来。”

说完,他抬起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根手指:“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

“甲级骑兵编制,全功能骑兵,不过以冲击军阵、与敌骑交战为主,槊骑兵占比较大。”

“乙级骑兵编制,以对付敌军骑兵为主,矛骑兵为主。”

“丙级骑兵编制,马刀骑兵为主,承担打杂一样的作战任务,主要职责是外围警戒、侦察,追砍溃兵。”

“这样的分级,一目了然,主将出征时,根据自己手头上的骑兵级别,就知道这些骑兵能承担何种作战任务。”

这种构思,段韶不认同,不过也不打算反驳,反正李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对于他来说,有事情做、能打发时间就行了。

不过李笠的构思,倒是很有意思,那就是先制定一个“教学(训练)大纲”,以此为“钱模”,做出“钱范”。

模和范,合称“模范”

有了“模范”,就能如同批量铸钱一般,批量训练出许多能力合格的兵。

这之中,既有步兵、骑兵,也有相应的基层将领,加上军士管兵制度,就能构成一支支作战能力合格,且水平稳定的军队。

或许这样的军队很平庸,没有突出优点,也没有明显缺点,比不上精兵,但如此类型的军队因为可以通过“模范”大规模“量产”。

有‘模范’在,钱粮充足,且不差兵源,那么损失的兵力,补充起来会很快(相对而言)。

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有如此‘模范’的国家,只要军队的损失不大过“战损”,就耗得起。并能更好地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模范的作用很重要,譬如,作场开分场,可以按着模范,在各地开一家又一家。”

李笠如是说,做了总结。

段韶瞥了一眼李笠,觉得有些奇怪:莫不是你经营作场久了,连军队,也想按着作场的样子来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