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369章 空叶方丈

而胖子则是慢慢修炼积攒起来,两种力量在他体内,或许不至于一时间产生重大的冲突,但日久天长以后同样要面对佛法和道法两选其一的问题,但对于如今的我来说,则完全不需要担心,不管修炼哪一种,无形之中同时也都增进了另一方。

“真是羡慕你的好命啊,明明是我的师叔,不行,我也要找他去!”

听到胖子充满羡慕和向往的语气,我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我算是好命么?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大概宁愿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和家人与乡亲们,普普通通,和融美满的过完平凡的一生。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会娶林玥呢?我脑海中莫名闪过了这样奇怪的想法,要是没有从那口古井开始带来的一切遭遇,我就不可能遇到婉琳,现在心里大概还依旧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将林玥当作陪自己渡过一生的伴侣。

而她也不至于背井离乡遭遇这么多变故,我们大概会如同村中每一家普通的小夫妻一样,平淡而幸福。

比起如今的日子来,我更渴望的是这种未来么?我忽然感到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拒绝和反对的感情,婉琳的身影又在眼前不断摇晃印刻,时刻提醒着我,那是已经回不去的从前,和永远到不了的未来。

“喂,你在发什么呆啊?我们快走吧,我要让师叔也给我一朵优昙梦莲,他总不能胳臂肘子往外拐吧。”胖子的催促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连忙动身快步赶路。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们终于到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知趣亭,那一池素雅静美的莲花,映衬着落日晚霞的光华,散射出一池碎金般的流光溢彩,隐隐生出了一份清净寂灭的禅意。

然而并附近没有一个人影,无论是亭中还是池旁都空空如也,池里的莲花看上去也都非常普通,并没有如同我之前得到的那朵优昙梦莲一样,有着三簇重瓣的特殊品种。

好似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寻常普通,像每一个无甚新意的旅游景点一样,仿佛我之前看到的都是一场幻觉。

胖子不死心,在四处彻底搜寻了一番,也没看到有人长期居住的痕迹,无奈之下,我俩只好继续往不远处的松鹤寺走去,想去打探情况。

胖子到底是自称的老江湖了,进了寺庙以后很快就摸清了门路,报上自己紫阳真人门下的道号,传信的小和尚虽然见识尚浅,未曾听说过这通名号,但也不敢怠慢,说会去通报方丈。

胖子眼珠转了转,似是想到了什么,连忙拉住对方,居然把我也给卖了,告诉小和尚说我是刘一手的亲传关门徒弟,记得别忘了一起通报。

那小和尚一听刘一手的名字,顿时两眼瞪得比他身后庙堂里的护法金刚还大,几乎都有点令人怀疑他是不是甲亢了,随后便一转头,急匆匆的跑回后堂。

片刻之后,寺里的住持方丈就连忙躬身出来,连袈裟都没穿戴整齐,十分客气的请我俩进屋品茗焚香,似是来了大人物一般。

“果然人在四方,靠的就是人脉啊。”胖子感慨的说道,“你那师傅的名号实在太好用了,跟我们这一行有关的,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敬啊。”

“是啊,似乎不止我这这行,甚至社会上有些地位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头。”我有些无奈的说道,“不过你可是卖我卖的够果断,真不怕哪天就碰到我师父的仇家了么。”

“敢和刘一手结仇的,不是自寻死路就是邪魔外道,我们在这种佛门清净地,有什么好怕的。”胖子似是十分受用,拿起小和尚端上的一杯香茗抿了一口,随后和方丈寒暄起来。

言语中,我才知道原来这位空叶方丈曾经和刘一手也是旧识,甚至他曾有恩于松鹤寺过。

这倒洒金钱瀑布,本来得名于云南的一则当地传说趣闻,据说当初因为点苍山龙脉动摇,整个滇国境内四处都出现了不少异象灾情。

而宣威则是曾经历了连年干旱,赤土千里的岁月,当时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当地寻常的巫师作法祈求风调雨顺,却不知是因为所使法门不对,还是龙脉颤动影响了当地法师们的灵气法力,几乎全都以失败告终。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有一曾经在普陀山修行,后四方游历的和尚,恰好来到宣威境内,于是便在东山处修建寺庙,宣扬佛法,让居民都到这来拜神求雨,祈求天降甘露。

因为他在全国游历时,结识了不少道门好友,而招风祈雨一类的事,道士们更加擅长,所以他也将这些道友一起请来东山寺居住并作法。

据说当时众人开坛做法,佛道兼施,梵唱与道经足足在东山之上盘桓了七七四十九天方才止息。

这时,那和尚走出庙宇,来到东山靠峰顶处一块异常突出耸立的岩石上,挥手撒出一把金钱,刹那恍然间,山风满楼,抛出的金钱则化为倾盆大雨,在强烈阳光的照耀下,如同漫天洒下的金币,这场暴雨足足下了五天五夜,中途却没有出现一片乌云。

这场罕见的太阳雨后,宣威的旱情得以缓解,气候也渐渐恢复正常,而东山顶上则多了一处泉水淙淙,瀑布飞流的景观。

和尚抛洒金钱时站着的那块岩石,被后人称为普陀岩,站在岩上向下俯瞰,可以看到晶莹的泉水喷洒下去,却被山风回旋吹起,随后水珠被带回空中,又在重力的影响下再度抛撒而下,似雨似雾,朦胧恬静。

尤其是在晴空万里的时候,灿烂阳光的辉映下,水珠被映射得绚丽多彩,金碧辉煌,令人想起了当年和尚洒下金钱时的场景,因此此处东山瀑布才有了倒洒金钱的美名。

那和尚后来在此地收了几个弟子,之后便又云游而去,不知所踪,弟子代代相传直到至今,当年一同帮助祈雨的有些道门中人,觉得此处风景甚美,又有润泽众生的功德,便也定居于此,所以松鹤寺一直是个佛道相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