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1746章 太残忍!让苏联孩子参加中国高考

“从进入子弟校工作后,就听了你很多事。当年你们那批考的很多题,都是高考研究团队没注意过的,而且那语文作文题目,更是没有练过……”

赵茜一直想弄明白究竟谢凯当年是如何猜到语文作文题目的。

作文是大头,而谢凯之前在班上还跟大家讨论过!

高考研究中心,每年研究高考作文命题方向跟各个类型的题目,也是重要工作。

子弟校的高中部,从高一开始,就会进入这种练习,高三复习阶段,这种更集中,老师会终点讲解可能考试出现的各种类型题目。

可没有一次语文组能猜中作文题目,最多摸到方向。

“语文作文题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础。作文方向,其实都是时代发展的特色。尤其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热点……”

谢凯随口胡掐了几句。

他怎么知道的?

他是曾经高考过一次,那次改变了他的人生,也禁锢了他的人生,所以才记忆深刻。

现在他的人生同样被禁锢了,已经彻底打上了404的标志,根本没可能脱离这家单位。

没见到之前那些押题老师,谢凯并打算多留多少时候。

哪怕赵茜有更多问题想要问他。

“诸位,现在还有一个任务,同时还要纳入以后的计划。学校将会有一批来自苏联的俄语学生。如果他们参加高考,同样需要掌握跟我们子弟一样的基础,所以在这方面,大家得多投入一些精力,传统文化不同,理解方式跟思维也是不一样的……必须让他们理解……”

邓华康说明了来意。

整个高考研究中心的几名负责人都蒙了。

让俄国人来中国参加高考?

这不是开玩笑么?

中国的高考,估计他们连外语考试都非常痛苦。

特别语文组赵茜,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校长,咱们汉语博大精深,一个人一辈子都学不完,本来就复杂。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专业都非常简单……语文,需要从小积累才行……”

汉语博大精深,无论汉字,还是语言文学,甚至读写,国内都是从小训练。

到参加高考时候,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积累。

即使这样,高考语文都能刷下很大一部分人,能考满分的几乎是没有的。

苏联人要认识方块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认识只是最简单的,还需要运用,理解。

随便一句话,在不同场合用,意思都是不一样,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让没有汉语基础的苏联人来学习汉语,然后再去参加全世界难度最大的高考,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短期内不用考虑太多,但是你们需要给出方案,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他们的语文水平,让他们以后能参加高考,高考出去的人,都会回咱们基地工作……”

邓华康这计划是长期的。

苏联技术人员为基地工作,他们的子女后代,同样也是基地子弟。

高考研究中心几位负责人还想说什么,邓华康却跟谢凯几人离开了。

“这还怎么搞?让老外参加高考……他们连中考水平都达不到……”高考研究中心主任廖小强抱怨着。

英语组长王岚更是无语“咱们的学生学英语都痛苦,让舌头捋不直的苏联人学,得更困难,何况要让他们参加高考……”

没有人看好这样的计划。

对来自苏联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对他们这些老师来说,更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校长,你真打算让苏联人的孩子参加高考?”谢凯都没想到邓华康有这么凶悍。

以前他们知道校长不敢惹,却没有多深的体会。

再次为整个子弟校的学生们默哀。

得此校长,对于基地来说,是好事;对学校的孩子来说,人生已经半只脚踏入了地狱。

“为什么不让他们参加高考?一开始可以有特殊的待遇,直接跟那些与基地有合作的学校以委培的名义来让他们上大学,可基础不好,他们能学多少?到时候让他们回来还是不让他们回来?回来,不符合我们的用人需求……”邓华康觉得谢凯这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出来。“在子弟校,不能让谁搞特殊化。要搞特殊化,离开基地就是……”

“老邓这事儿做得对。基地就是这样,谁能为基地创造价值,谁就能得到更好的机会!”

郑宇成看着谢凯,却是对邓华康校长说的。

谢凯就是因为基地的这种政策而冒头的。

“当年那两万块钱,老子是提着脑袋给的,还好,咱们基地才有了今天!同样也是把有能力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咱们基地才能发展得更快!”郑宇成这话,也不知道是说给孙玉成听,还是说给谢凯听。

作为基地管理者,郑宇成可能在管理水平上不是非常强,但是他用人的方法,是绝对符合基地的发展的。

一切都以基地发展为导向。

只要能为基地发展做出贡献的,那就是人才。

这对孙玉成他们这一届的领导人来说,压力很大。

以前基地发展,都是一片空白,随便怎么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基地破产,反正当初基地就是这状况。

稍微好点,就算成功了。

“在基地里面,不能搞特殊化。不管资历如何,达不到升职条件的,就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待着,别琢磨什么他们熬了多少年,资历有多老……”

谢凯听这话里的意思,分明是在敲打孙玉成。

难不成孙玉成他们改变了基地的用人规则?

这绝对不是好事。

基地看起来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稍有问题,这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用人这块,才是重中之重。

谢凯不动声色地看着孙玉成。

“郑主任,这一点我们会谨记的。”孙玉成很是尴尬。

同时也向谢凯看去,谢凯却如同听不出来一般。

孙玉成知道自己能进入管理委员会是什么原因,要是谢凯都反对他,他就在管理委员会待不下去。

他们这一届的任务,就是守好基地,等着谢凯接班。

甚至,为谢凯打造的辅助管理团队,也开始进入了人才选拔考察环节。

那些年轻人,没有谁知道。

这是404内部最为机密的事情。

郑宇成他们看起来是退休了,实际上,郑宇成、汪贵林等人依然握着基地的核心权利,白彦君、齐志远等人不退,就是这样的原因。

“基地能有今天,就是让搞技术研究的人来决定发展,不去干涉,只要不超过经费预算……一旦基地科研成果受到影响,创新不足,技术水平发展不上去,基地怎么可能会发展?我们现在的技术咨询公司,快要组建完成,到时候没有技术卖,或则卖出去的技术不够先进,没有竞争力,以后怎么做生意?”汪贵林也开口了。

两个老家伙敲打孙玉成,谢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

“快要中午了,你们就没人打算请我喝酒么?”邓华康在一边见差不多了,打断了话题,“好歹我也是辛苦为咱们基地培养人才,作为管理者,你们不应该犒劳犒劳我?”

“请,必须请啊!老校长,您指地儿,学校食堂呢,还是总部机关食堂,或则红旗机械厂食堂?招待所食堂也行……”谢凯一脸笑容。

平时谁要请老校长吃饭,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龙耀华来了,老校长都不给好脸。

“学校食堂吃腻了,走吧,去总部机关食堂尝尝。”老校长带头往外面走去。

“其实,他这方案是最好的,包括幼儿园同时接受苏联的孩子,足部让他们成为基地一份子。只有这样,那些技术人员才会把核心技术逃出来!”去食堂的路上,汪贵林小声地告诉谢凯。

原因就是谢凯觉得苏联孩子参加高考,那将会死得很惨。

“咱们基地的子弟,在经过多年教育,不适合进入大学深造,就向技术工人方向培养,我们需要顶级的技术工种,理论知识得掌握更多,经验要求更丰富……随着基地很多项目在精度要求上越来越高,光靠数控机床,无法达到这精度……而基地内部人员逐步分流,苏联人的后代却变成一个特殊群体,你觉得最终基地会怎么样?”邓华康问谢凯。

谢凯没法回答。

不是他不知道后果,而是他怕那样的后果出现。

任何时代,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对于基地的人来说,苏联人本来就是外来者,外来者还拥有特权,这不是会让基地内部出现矛盾么?

“现在苏联人刚来,就把规矩立下,他们如果适应不了,就不适合全家留在这里,咱们那么多单位,安置不下去么?”

几人一言一语地告诉谢凯。

谢凯这会儿才算是真的明白基地这是已经做好了接收苏联人的所有准备。

他们,将会成为基地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给基地打工的人。

只有让他们有了归属感,他们才会更努力地为基地的建设作出贡献。

“那就让他们参加高考呗,我对这结果,不太看好……”谢凯很同情地说道。

本章完

重生军工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