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6章 人类登月,11,阴谋论(与玛丽昂.歌迪亚)(1)

人们相信,却不知道相信的是什么

阿兰(Alain)

在《玫瑰人生》中对艾迪斯.皮亚芙的精彩演绎,令整个好莱坞把法国女演员玛丽昂.歌迪亚(MarionCotillard)捧上了天,她要回到地球上来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世界报》标题“沙龙舞跳罢,口干舌燥”。

如果地球是平的——众所周知——是为了不摔跤。不过,笼罩着荣耀的光环,在全世界聚焦的闪光灯下刚刚走了几步的幸福,却被紧跟着的“啪嗒”一声击了个粉碎!女演员这次踏上了阴谋论的红地毯:人类登月?陷阱!9.11?阴谋!言语被逮个正着,差点儿就在原本已经步入泥潭的两国关系间引发外交灾难。

然而,美人儿到底说了什么?何地?何时?

对小姑娘歌迪亚的新闻死缠烂打的念头,让巴黎第一频道的编辑们灵光一闪,决定重播一年前,即2008年2月底,她在“巴黎最新情报”中的访谈。了解这个栏目的人都知道此节目在午夜时分播出的规则,记者像得了梦游症般登场,摄影师采用手持摄像机和主观镜头,在巴黎或者近郊,有时还在国外,“偶然随意地”碰上些名人进行采访。这一次,采访选在地下墓穴进行(哈……那里也能在晚上光顾?)

在和地点吻合的阴森气氛下,年轻女郎很配合地回答着记者泽维尔.德穆兰(XavierdeMoulins)的提问。德穆兰偶然问到她对克鲁什(Coluche)并非死于意外事故的看法:

玛丽昂.歌迪亚:我经常会更倾向于相信阴谋论的解释。

泽维尔.德穆兰:妄想症?

玛丽昂.歌迪亚:不是妄想症,因为我觉得我们在很多事上经常被谎言欺骗……克鲁什,9.11。你可以看看网上所有9.11的电影都是关于阴谋论的,非常震撼,有点“上瘾”,甚至……

泽维尔.德穆兰:比如关于9.11,实际上什么特别困扰你?

玛丽昂.歌迪亚:我们看到另外一些同一种类的大厦被飞机撞上、起火……有一个这样的大厦,我想是在西班牙,烧了二十四小时。

泽维尔.德穆兰:在倒塌前?

玛丽昂.歌迪亚:它根本就没塌!这样的大厦没有一个塌的。但在那儿,几分钟后,它就塌了。但之后,人们可以谈论很长时间……因为9.11的大厦塞满金子。它已经没了,成了金钱的地狱。我记得好像是在1973年,为了把所有的科技都整合在一块儿,所有,真是制造要比摧毁花费更大……(这里有剪辑的痕迹,她接着说)人类真的登上月球了吗?我看了不少关于这个的纪录片,我真的是要自问。无论如何,我不相信所有那些他们说的,这是肯定的。

媒体伸出利爪

当时,她的说法并未激起多大波澜,所有人都没当回事。然而当这个法国小女人一走下舞台,金色小雕像还紧贴在胸前,眼里还积满激动的泪水,就颤抖着声音开始感谢美国电影界的褒奖时,来自法国最大的新闻门户“marianne2.fr”网站,“nouvelobs.com”网站(2008年3月1日)和《世界报》(3月4日)的恶意中伤就开始万箭齐发。盎格鲁.撒克逊媒体也随之起舞,一些资深媒体甚至在其美国事业的发展前景上打主意。

在电影权威杂志《综艺》(Variety)和洛杉矶时报副刊《封面》(TheEnvelope)上,汤姆.奥尼尔(TomO'Neil)断言:“如果她的这些话早在颁奖前被披露出来,她很可能会失去这尊奥斯卡。”在《编辑内幕》节目中,奥尼尔挥舞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大斧说:“这个外国女人是在发表反美宣言。”可能还觉得措词太过微妙,他几乎以毫不遮掩的威胁语气继续表示:“此言论的公诸于世将对她的美国电影产生何种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玛丽昂,在美国被烤糊了?

放你在他们的立场上:想象一下凯特.温斯莱特(KateWinslet)或者佩内洛普.克鲁兹(PenelopeCruiz)荣获了恺撒奖,却公开置疑发生在巴黎的圣米歇尔地铁袭击案,或者路易.巴斯德的发现,也会引发众怒,不是吗?

纽约雪城大学教师、大众文化专家罗伯特.汤普森(RobertThompson)认为,论战会像它来时的迅雷不及掩耳一样很快消散,玛丽昂.歌迪亚并不会成为不受好莱坞欢迎的人。唉,我们总算为形象输出没受影响松了一口气!我们是有点替她害怕,但也为我们的羊乳干酪和高档时装担心。

从事需要经常曝光的职业,这一次女演员应记住,面对记者说的话传遍全球的速度远远快过一次环球电影推广。在午夜的地下墓穴中,她就一点没有看到闪烁的警示灯!主持人当时提醒她,征服月球曾让所有人为之激动不已,还对她说,她对人类历史的注解超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于9.11袭击,对于美国人(地球人)所造成的创伤是那么的深,以至于已然成为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话题。但是,这位年轻的女士只管听任“本能”自顾自地说——这当然是艺术家的特质——低着头向前冲。

美国的恶梦

纽约时间8点46分(巴黎14点46分),一架美国航空公司波音767客机撞上曼哈顿自由女神对面那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世贸中心北塔。十七分钟后,另一架飞机撞击并嵌入南塔。同一时刻,第三架飞机从天而降,重重地压垮了位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国防部)的西翼。第四架更改预定路线的飞机(白宫?),似乎多亏了绝望的乘客们的反抗,最后坠毁在宾西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附近的田野中。

双子塔在狂暴撞击和上千升煤油引发的大火中被夷为废墟:撞击发生后四十七分钟,一个先行坍塌;一小时四十三分钟后,另一个也化为平地。17点25分,世贸中心7号塔也崩塌瓦解。这座四十七层的建筑先是被双子塔坍塌的碎片瓦砾和烈焰浓烟严重毁损,随后的冲击波效应更给了它致命一击(参考2008年8月发表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报告)。

眩晕、怀疑、恐惧、思辨……全世界的电视屏幕循环不断放映的那些画面纠缠着每个大脑,考验着每条神经。9.11由此进入历史。

这一归责于本.拉登及基地组织的不可思议的袭击,造成两千九百八十六人死亡,八十人失踪,不计其数的受伤,以及难以估量的损失,引发集体性心理疾病(对于生化恐怖主义的恐惧,以及对于装有有毒物质的信件的怀疑,等等),导致对自由的损害,同时也为布什政府找到了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正当理由。世界已经变得不再和从前一样。

对阴谋论而言,爆炸、大楼的迅速坍塌、楼中设有七个政府部门办公室(中情局、国防部、海事安全局、税务局、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都令人生疑,尤其是在瓦砾中发现的“数量”异常的硫磺更令人联想到具有巨大威力的爆炸物(纳米热剂燃烧弹?)早被安置在大楼中。然而对于专家来说,硫磺只是来源于大量隔墙方砖中的生石膏而已。

明矾中的羽毛笔

面对法国“民族的玛丽昂”不知不觉扮演了不轻信的角色,哲学家罗伯特.瑞德克(RobertRedeker)发表在一家大型晚报上的言论,为驳斥玛丽昂的人找回了平衡。人们不该,特别是瑞德克本人不该忘记,2006年9月19日在《费加罗报》上发表题为《面对恫吓,自由世界应该做些什么?》的文章后,多年来他便经常被置于最激烈的知识界论战的核心,死亡威胁(某些甚至提到全球追杀)更是不断出现在亲基地组织的极端主义网站上。

2006年12月中旬,一个27岁原籍摩洛哥的法国人、穆斯塔法.迪安(MustaphaDian)在准备前往伊拉克时引起警方的怀疑,随后在利比亚被捕,经由摩洛哥引渡回法国。2008年6月19日,他被奥尔良轻罪法庭以“用书写方式发出死亡威胁”的罪名判处6个月监禁缓期执行,并处以750欧元的罚款和150欧元的损害赔偿。随后,瑞德克提出10万欧元的赔偿请求,迪安则提出上诉。在两个诉讼之间发生的事情更令人难以置信:迪安这一次对瑞德克所有家人发出死亡恐吓。按照这位在警察保护下隐秘度日的老教授自己的说法,他从此“处于灾难性的状况中”。

以下便是取自瑞德克2008年3月29日发表在《世界报》上名为《玛丽昂.歌迪亚与阴谋论》的文章。这一次沾在明矾中的猛烈抨击之笔更是不给宽恕与怜悯留下任何余地:

“对玛丽昂.歌迪亚不可思议的愚蠢言论不发一言将注定是一个错误。女演员对官方版本2001年9月11日纽约双子塔袭击的怀疑言论(《世界报》3月5日刊载)事实上为‘阴谋论’提供了一个超强功率的放大器……‘阴谋论’只存活于幻觉中:看不见的力量在幕后操纵。这种不断衍生的强迫症相信:真相越重要,越被隐藏起来,也越被更加复杂的幕后力量所操纵……阴谋论自有它的一套方法:为了找到被隐藏起来的真相,必须相信和官方版本相反的说法。没有证明?那是因为都被阴谋者掩盖起来了!缺乏证据建立起有利于阴谋论成立的论证体系。”

“阴谋论是人类命运大叙述的代用品:反大叙述,一个同音异义的双胞胎。在其叙述面前嘲笑一下是不够的。它与《主业会议定书》血脉相承,都有着否定主义逻辑的知识结构特征促,以促使不信任的产生。阴谋论从而成为一个用来补救和更换的内脏,让生出魔鬼的肚子重获生机。”

天哪!玛丽昂,这一次她真算是受到了口诛笔伐。

是否如此攻击一个演员,甚至是天才的演员,是不公正的,是力量对比不平衡的?因为她远不是唯一一个认为在登月和9.11背后隐藏着美国政府或其他组织不可告人阴谋的人。2008年3月,玛丽昂透过律师回应,“从未有意对袭击提出置疑,并对这种断章取义式的解读方式表示遗憾。”

她的另一个演员同僚,幽默演员让.玛丽.毕卡尔(JeanMarieBigard)则要完全敞开来说个痛快。2008年9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几个星期,毕卡尔受邀参加欧洲一台的“找你别扭”节目。主持人洛朗.胡纪耶(LaurentRuqier)谈到候选人约翰.迈卡恩(JohnMcCain)有关本.拉登的言论时,毕卡尔接过话题说,他不相信政府编制的9.11的谎言,希望还没有看过或读过有关9.11调查的听众多看看、多读读,“我们现在完全确信那两架掉在树林和五角大楼的飞机根本不存在,从来就没有什么飞机……完全是个弥天大谎。”音频此时出现干扰。不过很快,他就摆出忏悔的姿态。2008年9月9日,法新社刊登他的书面道歉:“关于此事,我向所有人表示歉意……我今后再不说9.11事件了,我也将不再提出置疑,我被认为是一个修正主义者,而很显然,我并不是这样的人。”

而由毕卡尔担任主角,马赛尔.艾梅(MarcelAyme)执导的戏剧《克雷朗巴尔》的票房则一片惨淡:六个星期只换来30%的入座率,并于10月23日停演。这一切难道不存在因果关系吗?

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毕卡尔发起新一轮挑衅行动?还是通过调查掌握了新罪证?在法国电视五台“复查与纠正”节目中,这位幽默演员言之凿凿地申辩在网站上开辟“我的著名问题”栏目的缘由。他认为,这些问题(一共11个)并没有在2004年官方提供的9.11报告中找到答案,而他想要的,只是一个“科学的解析”。

蛀虫肆虐的椭圆形大厅

江湖流言不再是独行侠。小布什为了使其内外政策合法化而有意实施一些计划的传言也在“政府大臣”间散播。

在那些“啃不动”的硬骨头中,不乏政治圈里的顽固派人物:彻卡什.阿加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沙尔.艾尔.阿萨德(叙利亚),雨果.莎维(委内瑞拉),玛穆德.阿玛迪纳扎德(伊朗),费德勒.卡斯特罗(古巴)……此外还有一些不那么“邪恶”的政治人物,比如马里奥.苏亚雷斯(1986-1996担任葡萄牙总统)。

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内阁(HelmutSchmidt:1980—1982)原技术与研究部部长、德国议会议员、议会情报监控委员会委员安德亚斯.冯.布罗(AndreasvonBulow:曾曝光美国中情局冷战期间在德国犯下的罪行)表示,他期待能够给出9.11可信解释的材料早日问世。在11月17日和18日于布鲁塞尔举行的“2005和平干线”研讨会上,布罗详尽分析了“帝国主义政治”的机制化运作及其与有组织犯罪,毒品走私和情报机构之间的勾结关系。2003年,他在《CIA与9.11》一书指出,这些恐怖袭击都是来自美国内部的阴谋。

2007年11月30日,在意大利《晚邮报》网站上发表的《奥萨玛.贝鲁斯科尼?记者的陷阱?》一文中,前总统弗朗西斯科.科西嘉(FrancescoCossiga)断言,9.11是由中情局、摩萨德(Mossad,以色列谍报机关),以及所有可知的情报单位共同策划的。而本.拉登对贝鲁斯科尼发出威胁的最新录像带(2007年9月7日)则是由贝鲁斯科尼旗下的媒体集团(Mediaset)一手炮制,并传送给半岛电视台的。贝鲁斯科尼此举的目的在于,当Mediaset与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的关系被披露时,舆论可以站在自己的一边。

意大利欧洲议会议员戈里耶多.舍萨(GiuliettoChiesa)呼吁建立一个独立的9.11国际调查委员会,他还和Megachip公司一道建立了一个9.11事件调查小组,并批评媒体对官方结论采取的“迎合”姿态。其原创纪录片《零:9.11调查》(2007年)则对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2004年报告提出诸多质疑,并在其作品合集《零:为什么9.11官方调查结论是虚假的》中明确无误地加以重申。

2008年1月11日,日本电视观众有幸观看了一场日本政府接受国会国防及外交委员会质询的现场直播。在对日本参与美国阿富汗战争和新反恐法进行辩论时,民主党议员藤田幸久(YukihisaFujita)质问首相和政府:“六年过去了,没有任何证据敢断言9.11事件与来自阿富汗坎大哈洞穴里的资助有关。”此发难直指日本政府唯美国是从的政策盲点,并在国会引发质疑的波澜。

阴谋论的流言蜚语

互联网是编制和传播流言的首选之地。在这里,一切可以循环往复直到过分过量:录影、图片、图表、证词、分析、发现、解读、示范……每个博客、每条复制、每次传播,往往无需检查(然而总能这样吗?),有时,难免缺乏审慎。然而,凭借与搜索引擎非凡实力的“合谋”,所有信息都在虚拟现实中获得了一种真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