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蚁攀爬能力不错,弹跳却是弱项,没法跳到高大的履带车上,就只能拼了命的往上爬。
可履带不停的转动,根本不给巨蚁攀爬的机会,凡是靠近履带车的巨蚁统统被履带车碾在车下。
巨蚁并不是傻傻的往车底下钻,它们成群结队地冲向履带车,向履带喷吐蚁酸,不过美国全靠履带碾压巨蚁,即没有枪也没有炮,空气中的蚁酸浓度再高,没有明火也不会爆炸!
尼罗河防线和巴拿马防线没少吃这方面的亏,想出履带车碾压蚁群的办法恐怕也跟蚁酸有不小的干系。
大群的巨蚁中还隐藏着一些蛛蚁,它们的数量比较少,起的作用却不小,镜头中可以看到一些蛛蚁直接从蚁群中高高跃起,直接扑到履带车上拼命撕咬……可蛛蚁除了撕咬也没别的进攻手段,它们的颚骨再硬也硬不过履带,最终被转动的履带带进车底,碾成一团团破碎的虫泥。
看到这里,叶涵不禁长出一口气,没想到对付蚁群的办法如此简单。
之前人类使用的任何一种手段,外星人都能很快找到反制的办法,而且都是从巨蚁本身的基因下手,让巨蚁变得越来越难缠,以至于人类一方不得不在两条防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起到的效果却十分有限。
而履带车直接采用碾压的办法对付巨蚁,就算巨蚁从车上越过去,仍要面对防线上的美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能力越过履带车的巨蚁很少。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让巨蚁进化得足够结实,结实到足以对抗履带车的碾压,不过就算外星人做到了又有什么关系呢?美国人完全可以把履带设计得复杂一点,把扁平的履带设计成三角形,利用减少面积的办法增加压强,继续碾压巨蚁。
若是巨蚁外壳变得更加坚硬,还可以在履带上增加尖刺,把履带变成滚动的狼牙棒……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找到了这个办法,继续改进履带车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蚁群的攻势多半坚持不下去了。
这不是叶涵的意.淫,而是多方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
简单点说就一句话:能量守恒定律!
巨蚁是一种生物,哪怕它们是外星人制造出来的生化生物,也要遵循最基本的自然定律,它们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从卵中孵化,逐渐成长成熟。
巨蚁是一种杂食性巨虫,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是它们的美餐,但是不管南美雨林还是非洲雨林都是有限的,经过近一年的破坏性掠夺,两大雨林早已面目全非,森林中的植被减少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被蚁群消耗一空。
为了增加食物来源,蚁群甚至开始在战场附近抢夺蚁尸,这一现象是美军在不久前发现的。
蚁群毫无节制的掠食令各国高层非常担心,若是热带雨林完全消失,南美和非洲必然向荒漠化大步前进,届时全球的气候都将受到不可预知的影响,许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强烈建议各国政府展开反击。
但是反击哪是嘴上说说就能胜利?各国也想消灭蚁群,可现实是根本就做不到,要不是履带车横空出世,只怕两条防线仍在蚁群的进攻下苦苦坚持。
两条防线能在巨蚁的不断进攻下坚持大半年也不是侥幸,除了地面上可以看到了设施之外,还挖开地面,像造在坝一样浇筑了深入地下的阻断墙,防止巨蚁挖穿防线。
其实不挖阻断墙也没什么,巴拿马运河和撒哈拉沙漠是天然的防蚁屏障,不过总有人放不下这个心。
总之地球的情况正在好转,有望抢在木卫零抵达地球之前消灭蚁群。
叶涵了解的情况远远不止这一点,身为一名军人,而且是摸到高级军官门槛的军人,他了解的情况远比普通民众多得多。
地球的情况看似有所好转,可是各国高层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深深地知道,只要木卫零存在一天,威胁就存在一天,哪怕解决了木卫零,留在木星的外星人仍然是人类的威胁。
各国除了继续支持两大防线之外,其他方面的计划也一直没停下,比如北都的西进计划和华盛顿的避难所计划,都是为了应对木卫零而实施的紧急避难方案。
美方的计划实施情况不得而知,但西进计划在西部建造了百余个地下城市,迁入地下的民众总数高达千万,地下农场、地下矿场及各种地下工业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国家正在开凿地下交通网络,准备用地下铁路将所有地下城市连接起来。
从叶涵了解的情况来看,假如地面被外星人占领或者被外星人破坏,地下城市网至少能在与地面隔绝的情况下坚持几十年!
就是北都也不知道西进计划究竟是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可是有这么个计划总比毫无准备强吧?
按说北月洲和南月洲也算应急计划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几代人的数据积累,根本摸不清低重力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生于地球长于地球,只有地球才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而且高层非常清楚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所以哪怕有了月球基地,北都也没有半点中止西进计划的念头。
一位老将军话糙理不糙: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总得在地球上留下条根吧?
当然北月洲也是后备计划的重中之重,一旦地球有个万一,最起码人类还能在月球上繁衍下去,就算低重力会造成无法确定的影响,也总比亡国灭种强得多。
正是有这样的发展思路,北都才不遗余力地建设琼州发射场,自从那条电磁轨道投入使用,每一天都有十数艘甚至数十艘飞船发射升空。
以冬眠方式乘坐飞船升空,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升空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还能节省路上的物资消耗,自琼州发射场投入使用,已经向月球输送人员近百万人次,目前北月洲足以承担人类延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