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与李迪和陈尧佐一起,离了西京洛阳,沿着两京驿路向京城进发。徐平骑马,两位老人则乘车,走得并不快。晏殊和王尧臣已经除了差使,一起当先走了。
这一路上果然不断有消息传来,京城里的关键的中低层官员正在大换血。两位谏官高若讷和姚仲孙都调去了御史台,韩琦升任右司谏,与王尧臣一起主谏院。御史台除了御史中丞张观外,从御史知杂司马池以下,几乎全换,方偕也被调回京任御史。最出人意料的是,李淑被调出京城,而由宋庠直舍人院、知制诰。
最后一项消息让李迪和陈尧佐非常不快。台谏换人倒也罢了,相对来说那两个衙门独立于中书门下,舍人院可是中书下属,赵祯这样换人就有些过了。好在知制诰的员额可以有多名,两人为宰相后可以慢慢再塞自己认可的人选。
三司的人选没有任何变动,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要让徐平主三司了,要等到他回去之后才换人。与徐平比起来,显然赵祯对两位未来的宰相并不放心。
到了白沙镇,李迪突然道:“徐龙图,这里不是你的老家?路上劳顿,我们干脆在这里歇上两日,等养好了身子,再一气赶到京城去!”
陈尧佐一惊,急忙道:“相公,现在四相并罢,政事堂无人,朝政混乱。圣上召我们回京必然有重要差事,怎么好在路上耽搁?”
现在陈尧佐直恨不得身生双翅,飞回京城去,晚一天就有许多职位被赵祯安排人占住了。章得象和晏殊那两位,可不敢把皇帝的任命驳回去,肯定手诏下来说什么是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迪竟然还有心思在路上安歇!
李迪道:“我年老体衰,走不动了!陈相公,不如这样,我们派个人到京城去,向圣上谢罪,就说身体不适,要在徐龙图的庄子上歇两日再赶路,你看可好?”
陈尧佐正要严辞拒绝,一转头看见旁边骑在马上的徐平面露笑意,转念一想,才明白李迪的用意。就这几个人路上走得再快,又怎么能够比得过赵祯的念头转得快?干脆向赵祯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满,我们不走了还不行吗?你想把位子全部换成自己中意的人,那我们就给你时间换,有本事就把所有的位子都安插满了,宰相大不了不做。
左想右想,现在好像李迪的办法更靠谱一些。着急忙慌地赶回去,不但阻止不了赵祯的动作,只怕还会让他心里有看法,不如把他晾一晾。这次是皇帝做法不地道在先,将要到任的宰相表示一下不满合情合理,不然以后坐在政事堂还不得成皇帝的木偶了。事事只会照着皇帝的意思行事的宰相,赵祯只怕更加不会用了。
两位老臣达成了一致意见,徐平当然不好反对,更何况人家说是要到自己的庄子里做客,怎么好拒之门外?假意劝说几句,当下几个人下了官道,先到徐家在白沙镇的酒楼去。
哪怕真地能够回去主三司,推进改革还是要两位宰相支持,赵祯所能提供的其实是决心,实在的帮助还是要靠各个衙门。
此时进入夏季不久,桃花水刚过,河水普涨,冷清了一个冬天的金水河重新又热闹了起来。虽然不通大船,小船却连绵不断,显得分外热闹。河边的徐家酒楼迎来了繁忙的时候,好几个小厮站在外面,不住地招呼客人。
徐平本没打算在白沙镇停留,也就没有通知庄上的人,突然到来,倒让酒楼措手不及。
酒楼蒋管事得到消息,急急忙忙赶了出来,向徐平一行人见礼。这是徐平刚到白沙镇时酒楼里的小厮,家里老人,现在熬出头来,在这里管着徐家的产业。
见礼毕,见天色还早,徐平等人也无心在酒楼吃酒饭。让酒楼准备人手,带着自己一行人到庄子上去,用李迪的话说,好好休息几天再说,京城先不急着回去了。
正要离开酒楼的时候,突然从路上来了三个禁军大汉,一人挑一个酒葫芦,大踏步地向酒楼行来。附近的禁军大营是徐家最重要的客源,这种场面天天都有,并不稀奇。
不过今天来的人不同,走在最前面的是高大全。这是从徐家出去,多年前跟着徐平远走岭南的老人,徐家的人都认得,小厮急忙迎上前去问候。
高大全远远看见马上的徐平,高声喊道:“官人,这是要到庄上去住吗?”
两年不见,高大全已经升到了禁军的中层军官,人也沉稳了许多。徐平本想下马与他说话,只是李迪和陈尧佐的车子已经动了,只好高声道:“两位相公路上走得乏了,身体不适,要到庄子上歇一歇。你若是无事,到庄子上来见我,我们说话!”
高大全叉手应诺,看着徐平骑马与李迪和陈尧佐向徐家庄去了。
目送徐平走远,高大全才转身对身边的两人道:“适才去的就是徐龙图。十年之前这附近的淳泽监废弃,我从牛羊司除了军籍,便就是到龙图庄上作庄客。龙图见我有力气,做得好活计,特意多给工钱,收留我在庄子上。后来龙图中进士,除了邕州通判,我随着去了岭南,机缘巧合之下,才有今天。”
旁边一个脸上刺字二三十岁的小军官道:“有如此机缘,合该哥哥发迹!”
另一个三十多岁的白面大汉也道:“十年到横行,军侯若不是跟着龙图,哪里有今天?”
军职的横行是五六七品的正副使阶官,高于大使臣,低于遥郡官,超出了正常按资历磨勘迁转的范围,凡是除授必须要依特旨,所以有横行的称谓。于对武将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放到地方,文到知州武到路钤辖,都可以任职。再进一步就是遥郡,属于高经武官行列了。高大全因为有军功,迁转比其他人快得多,如今已经做到了正六品的四方馆使,殿前司的军都虞侯,军级副职。
此时的几品官不能与后来的明清时期比,不管文武,六品以前官阶既多且密,一旦进入五品,则身份就非比寻常,封侯也是寻常事。中下级阶官密,就把大部分人都限制在中下层,但是又有足够的阶官可迁。哪怕在六七品官做一辈子,也不用担心按照年资阶官不够升迁的。能够从中下层跃到五品以上的,要么是靠政绩,要么是靠军功,当然最大多数的人是靠关系。不过不管怎么样,到那一步,都是与其他人显著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