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间,“飞鹰”全电动武装直升机如同夜间外出觅食的雕枭,轻灵的穿过一道道峡谷、越过一座座隘口,以每小时320千米的速度悄悄靠近躲藏在山谷中的猎物。
驾驶舱内,坐在后面的孔志高全神贯注的监视着姿态显示器上的几项主要数据,坐在前面的武器操作员董学霏上尉兼职充当领航员。“飞鹰”由自动驾驶仪控制,导航信息由正在万米高空盘旋的“兀鹫”无人机提供,只有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导航信息出错或者自动驾驶仪出了故障,才需要孔志高手动驾驶。
与其他军人不一样,孔志高不是“战争狂人”,甚至对战争没有一点“兴趣”。
读高中的时候,孔志高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或者软件程序员。当年他报考海军航校,不是因为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电子设备,更不是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而是读军校不用交学费,毕业后还能获得一份薪水较高、且稳定的工作。
服役十多年,孔志高兢兢业业,比任何人都勤奋。
不为别的,他需要更多的收入让来自农村的父母安享晚年,养活没有工作的妻子,让儿子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
五年前,孔志高的命运出现了转折。
孔志高跳槽去了陆军航空兵,自愿加入陆航试验部队,除了保密方面的原因之外,比海航高出两倍的津贴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陆航解决了他妻子的工作问题、提供了一套三居室公寓、孩子也到陆军实验小学读书,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四年来,孔志高很本分,也更加勤奋。
因为太注重家庭,他与试验部队的其他官兵有点格格不入,就连搭档董学霏都有点看不惯他。
这也无可厚非,孔志高既是军人,又是儿子、丈夫与父亲。
一阵轻微的震动让孔志高回过了神来。
在自动驾驶仪的控制下,“飞鹰”迅速调整姿态,克服了紊流的影响。
“老孔,五秒后进入下一条峡谷。”
“明白!”孔志高迅速切换了驾驶方式,改为手动操作。
虽然“飞鹰”具有非常优秀的抗坠毁能力,即便以每小时300千米的速度摔到地上,飞行员的幸存机会高达百分之八十,但是孔志高不想拿价值数亿元的武装直升机开玩笑,更不想拿自己与搭档的生命开玩笑。
比起先进的自动驾驶设备,孔志高更相信自己的技术。
越过隘口,“飞鹰”贴着山坡钻进了峡谷。
“再过两条峡谷,我们就将到达高原上空。”
“明白,准备启动主动电磁干扰装置。”孔志高一边说着,一边接通了电源。
主动电磁干扰装置由空军、海航与陆航联合研制,因为试验部队的总负责人是陆军的项铤辉上校,总参谋长也是陆军上将,所以第一台试验样品交给了陆航试验部队,装在了“飞鹰”上。
干扰装置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利用复合蓄电池提供的强大电能制造出的电离气体裹住直升机,吸收照射到直升机上的电磁波,使雷达失去作用。制造干扰装置却并不容易,关键是电能。如果没有强劲的电能供应,就无法制造足够的电离气体。以现在的技术,只有复合蓄电池能够为干扰装置提供充足的电能。这也是“飞鹰”首先配备干扰装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空军与海航试验部队的战机都没有配备太多的复合蓄电池。即便如此,在全程使用干扰装置的情况下,“飞鹰”的最大续航力从1500千米降低到不足250千米,因此只能在进入危险空域的时候使用干扰装置。
跃出最后一道峡谷前,孔志高启动了主动电磁干扰装置。
为了节省电能,“飞鹰”将相对飞行高度提高到500米。
两位飞行员对主动电磁干扰装置有绝对的信心。在之前的测试中,主动电磁干扰装置能让共和国陆海空三军的所有对空搜索雷达成为摆设。因为是全电动推进,超导电动机的温度一直保持在75摄氏度以下,所以红外探测系统也很难发现“飞鹰”。
漆黑的夜空中,“飞鹰”如同一只展翅的猛禽,快速扑向前方的猎物。
“老孔,还有10分钟。”
“明白,飞行高度降低到20米。”
除了雷达与红外隐身,“飞鹰”没有涡轮发动机,噪音也非常低。只是,接近目标的时候,旋翼产生的噪音仍然会使“飞鹰”暴露行踪。因此,必须降低飞行高度,缩短噪音的传递距离。
“还有5分钟。”
“检查武器与电子设备。”孔志高迅速扫了眼面前下方的三面平板显示器,“电力设备正常,动力设备正常,飞行控制设备正常。”
“导弹正常,雷达正常,红外探测仪正常。”董学霏迅速检查了由他控制的武器系统。
“准备启动雷达!”孔志高长出了口气,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到来。
为了让机载毫米波雷达搜寻目标,必须关闭主动电磁干扰装置。针对这个问题,科研部门正在研制一种时间捷变开关,让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以极快的速度闭合,为雷达提供时间窗口,降低“飞鹰”使用机载雷达时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
“30秒后到达攻击点。”
“高度上升到150米,准备关闭干扰系统。”
“飞鹰”迅速跃起,孔志高关闭了主动电磁干扰系统,董学霏启动了安装在“飞鹰”悬翼顶部的毫米波雷达。
不到10秒钟,毫米波雷达探测到了15千米外的“安泰2500”防空导弹阵地。
一共8个目标。根据目标反射的雷达波,计算机分析出其中一个是9M15M2全景扫描雷达车、一个是9S19M扇形扫描雷达车、一个是9S32M导弹引导雷达车、另外一个是9S457M指挥车、以及部署在四周的四个导弹连的导弹发射车。董学霏没有理会导弹发射车,迅速锁定了中央的四个目标,并且为弹舱内的“红箭12”装定了火控数据。
15秒后,“飞鹰”机身两侧的弹舱门向外展开。
四枚配备高爆战斗部的“红箭12”型空对地导弹的如同离弦利箭,在夜空中留下了四条耀眼的光痕。
火箭助推发动机自动脱落之前,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了两马赫。
直到这个时候,15千米外的印度空军远程防空导弹部队都没发现近在咫尺的危险。“安泰2500”型防空系统主要对付高空高速目标,还具备强大的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对付低空目标、特别是飞行速度较慢的直升机并不理想。受到崎岖地形的影响,担负远程警戒与搜索工作的9S15M2全景扫描雷达更难发现超低空逼近的“飞鹰”。
相对于直升机每小时320千米的飞行速度,“红箭12”的飞行速度快得多。
15千米,只需要24秒。
只是,董学霏的动作更快。
四枚“红箭12”击中目标前,董学霏锁定了两处导弹发射阵地,只是没有急着为导弹输入目标信息。如果第一轮攻击没有摧毁雷达车与指挥车,必须补充攻击,“飞鹰”总共只有六枚“红箭12”,不能轻易“浪费”宝贵的导弹。
前方的夜空中升起了四团火球,四个关键目标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就在董学霏为剩下的两枚导弹装定目标数据时,孔志高看到了突然出现在右前方的光亮,他立即想到了五年前的那一幕。多年的艰苦训练让孔志高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应,随着他将操纵杆向左侧压下,“飞鹰”以极快的速度左转俯冲。
两串拖着曳光的机关炮弹从“飞鹰”右侧两米外飞过,如果孔志高的反应稍微慢一点,“飞鹰”就会被高射炮炮弹打得凌空开花。
“高射炮阵地!”
“启动干扰装置,准备发射红外干扰弹。”孔志高有种预感,那不是普通的高射炮。
没等董学霏反应过来,两枚防空导弹从右侧的坡地上升了起来。
“是‘通古斯卡’。”
“看到了,发射红外干扰弹。”孔志高猜得很准。
董学霏控制住紧张的情绪,接通了干扰弹的电源。
随着防空导弹逼近,“飞鹰”一边全速左转弯,一边抛出数十枚红外干扰弹。因为“飞鹰”本身的热辐射非常低,干扰弹的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所以两枚防空导弹追上了干扰弹,没有对“飞鹰”构成威胁。
“联系总部,通道已经打开。”孔志高没有忘记最重要的工作。
“消息已经发给了总部。转回去,干掉那门‘通古斯卡’。”
想到“通古斯卡”对即将到达的攻击机群构成了巨大威胁,孔志高没再迟疑。
低空盘旋一圈后,“飞鹰”回到了原来的航向上。孔志高没有关闭主动干扰系统,让董学霏用红外探测仪寻找目标。
红外成相仪的屏幕上,那辆刚刚发射了导弹的“通古斯卡”非常显眼。
董学霏没有浪费宝贵的时间,迅速将“红箭12”导弹设为指令制导模式。“通古斯卡”上的印度官兵还在寻找“飞鹰”的时候,两枚“红箭12”射了出去。
等印度官兵看到射来的导弹时,已经太晚了。
虽然“通古斯卡”防空系统采用了T-72坦克的底盘,但是全焊接结构的钢质炮塔仅能抵御弹片与小口径枪弹。就算是坦克,被两枚配备高爆战斗部的“红箭12”直接命中,里面的成员也会被震死震伤。
干掉“通古斯卡”后,“飞鹰”没有离开战场。
孔志高他们还有另外一个任务:为即将到达的攻击机群导航。
“老孔,长矛到了!”
“看到了,给他们提供导航信息。”
不多时,四架J-10战斗机从“飞鹰”头顶上方飞了过去,直奔轰炸目标:位于伯坦果德的防空指挥中心。
飞在最前面的正是梁国翔与狄泊清驾驶的J-10B。
*
十月一日上架,预求十月月票,恳请推荐收藏。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