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14
18
22
26
30
简体
繁体

第1256章 移民潮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二十二章  移民潮

21世纪初,乌干达驻联合国大使在为部族冲突中丧失家园的难民奔走疾呼时提到。贫困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毒瘤。归根结底,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特别是导致重大灾难的社会问题多是由贫困引发的。如同南非大主教在回答一位西方记者的问题时提到,非洲战乱不断的根源就是极度贫困。与非洲相反,经济发达的西欧、北美与澳洲,就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过战乱。

印度尼西亚的问题,除了贫困,还有严重的贫富差距。

早在2030年,印度尼西亚的基尼系数(反映社会贫富差距的一个数据)由21世纪初的不到4彪升到4.5以上。虽然大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忍受贫困的能力可以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共和国公民相提并论,对社会不公的忍受能力也非常厉害,比如在人类即将到殖民月球的21世纪30年代,仍然有大约20万印度尼西亚人从火山口捡拾硫磺为生,而这些人都活不到50岁,他们用健康与寿命换来的,不过是每天几十元的收入。但是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对社会不满就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毫无疑问,在任何国家都不缺乏对社会不满,而且敢于起身抗争的斗士。

受国情影响,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动荡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特征。

要知道,早在20世纪70年代,占人口总量不到5%的华人就凭借勤奋劳作与聪明才智控制了印度尼西亚80%的社会财富,由此导致了从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的军政府长期奉行排华政策,以及发生在8年的、导致数十万华人丧生与数百万华人受害的严重反华暴动。进入21世纪后。印度尼西亚的反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2006年就差点再次发生反华暴动。可以说,三坚集团把资源加工企业放在马来西亚,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兴建工业园与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就是对印度尼西亚社会上存在的排华反华情绪心存疑虑,不想承担额外风险。甚至可以说,共和国跨国企业在投资印度尼西亚时以资源开采业为主,也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不管怎么说,资源开采业的前期投入并不大,资本回收速度更快,而且撤资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万幸的是,在2040年之前,印度尼西亚社会上的排华与反华情绪还不严重。

不管怎么说,在2040年之前,特别是在2033年之前,受全球大萧条影响,从印度尼西亚政府到印度尼西亚民众,都知道不能得罪共和国,必须依靠共和国的市场、以及共和国的投资来保持社会稳定。可以说,在2033年之前,印度尼西亚政府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出台各种各样的行政法规,保护共和国跨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利益,并且控制国内民众的情绪。

所谓一好遮百丑,因为经济一直向上发展,所以很多问题都被遮盖住了。

实际上,早在2030年,印度尼西亚社会上的排华与反华情绪就开始抬头。当年3月21日。发生在雅加达万豪国际酒店、导致30多人丧生、400多人负伤的恐怖袭击案就针共和国的跨国企业。虽然印度尼西亚当局迅速采取行动,出动特种部队击毙数名恐怖份子,解救了数百名人质,并且按照共和国的要求,让共和国的刑事专家(实际上是情报人员)审讯了唯一被活捉的恐怖份子,但是这起事件仍然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年共和国赴印(尼)游客减少七成,共和国跨国企业在印(尼)投资锐减四成,包括三坚集团、叶宏集团与华胜集团在内的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纷纷将投资目的地转往马来西亚与泰国,甚至在年中的时候传出了三坚集团准备从印(尼)撤资的消息。就算这只是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新闻媒体放出的谣言(受此影响,三坚集团的股票在数日内暴跌了近7%,而当时三坚集团正在与阿根廷最大的国有矿业集团进行换股合并谈判,受股票暴跌影响,三坚集团为兼并南美洲第四大的矿业集团多付出了大约240亿美元,而持有该集团上市股票的西方金融企业从中获益上百亿美元),也能从中看出,随着印度尼西亚社会上的排华与反华情绪抬头,任何一家共和国的跨国企业都得重新考虑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了。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看待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很多人将这个国家与北美洲的墨西哥做对比。准确的说,是拿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跟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做对比。

历史上。美国与墨西哥也有矛盾,甚至兵戎相见,而且在美国主导的产业链中,墨西哥也处于最底层。更重要的是,墨西哥也有上亿人口(2020年的统计数据),贫富差距也非常悬殊,贫困问题也很严重。可是进入21世纪后,墨西哥不但不是美国的敌人,还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

可以说,从地理位置、国家基本环境、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来看,印度尼西亚确实与墨西哥非常相似。

问题是,印度尼西亚没有能够成为共和国的盟国。

正是如此,有人认为,共和国在处理周边问题上远不如美国。

显然,要解释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原因,比如印度利息呀的特殊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真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还得从共和国身上着手。

美国能够与墨西哥走到一起,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美国与墨西哥都是移民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文化思想最开放的国家,美国在国家竞争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与墨西哥合作的时候,美国社会上肯定不会出现所谓的“反墨情绪”,最多只是在与墨西哥相关的一些问题上,比如非法劳工、毒品走私、洗钱等方面有所埋怨,而这些问题都能通过合作得到化解。站在墨西哥的立场上。因为拉美裔是仅次于白人与黑人的美国第三大族群,所以墨西哥人也没有根深蒂固的反美情绪,至少没有由民族主义思想演变来的反美情绪。这两点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能够与墨西哥走到一起,并且以建立共同市场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统一。

毫无疑问,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不存在这样的基础条件。

别的不说,仅移民问题就对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不久,随着“中国-南亚市场共同体”宣告成立,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与斯里兰卡的移民涌入,共和国成为了“移民净接受国”,也从此带来了影响共和国数十年的移民问题。因为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是伊斯兰国家,来自这两个国家的移民很难在共和国的主流社会中站稳脚跟,别的不说,绝大部分巴基斯坦人与孟加拉国人就很难适应共和国的饮食习惯,虽然尼泊尔与斯里兰卡是佛教国家,来自这两个国家的移民与共和国的主流文化没有太大的矛盾,毕竟中华民族深受佛教影响,但是尼泊尔与斯里兰卡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输出的移民自然不会多到哪里去。所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从2020年出台第一部有助于移民的法律开始,到2040年的短短20年间,共和国总共出台了近30部与移民有关的法律与法案。要知道,在这20年间。出台的与共和国公民权益有关的法律与法案也不过就100来部。由此可见,共和国高层早就认识到了移民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问题是,共和国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印度尼西亚这个人口大国。

根据共和国官方在2041年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在2020年放宽移民限制条例后,到2040年12月31日,移民局(隶属于外交部)总共发放了4128万余张“红卡”(即共和国居民社会福利保障卡,因为是红色的,而且与美国的绿卡、欧盟的蓝卡相对应,才有了这么个名字),其中发放给东南亚国家移民的为2764万余张,而这里面只有大约220万张发给了印度尼西亚移民。也就是说。作为东南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输入共和国的移民仅占该地区移民的8%左右,占共和国接收移民的5.3%。移民人数排在印度尼西亚前面的还有缅甸、朝鲜、越南、泰国、孟加拉国、肯尼亚与尼日利亚。排在几个亚洲国家后面还算正常,毕竟缅甸、朝鲜、越南、泰国与孟加拉国都是共和国的盟国,而且都与共和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可是排在两个非洲国家后面,特别是排在尼日利亚后面,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显然,这是很不正常的情况。以印度尼西亚的国情,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如果没有人为原因,印度尼西亚肯定是共和国的第一大移民提供国。事实上,在2040年之前,共和国至少遣返了250万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非法移民,如果算上共和国海事厅的巡逻舰艇在公海上驱逐的偷渡船只上的偷渡客,恐怕这个数字会超过300万。算上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共和国公民身份的220万移民,印度尼西亚已经是共和国的第一大移民提供国了。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宗教信仰问题。

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一样,印度尼西亚也是伊斯兰国家,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伊斯兰国家。虽然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同样是伊斯兰国家,孟加拉国的移民数量就超过了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也勉强算得上是伊斯兰国家(大约有50%的公民是穆斯林),其输入共和国的移民数量也超过了印度尼西亚。

二是共和国社会上的认可问题。

要知道,在4128万移民中,除了极少数拥有高级学历的精英级人才之外,大部分移民在共和国从事的都是最普通的劳动。共和国社科院在2044年做了一次调查,在共和国定居的移民主要从事5种职业,从多到少依次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城镇环卫、餐饮旅游与工程建筑。

从这份报告中不但能看出共和国存在的问题,也看得出移民存在的问题。因为人口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养老护理已经是服务业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块。根据社保机构统计,在2040年的时候,共和国至少缺乏1500万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而养老护理的年产值在万亿元以上。因为共和国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都得从事社会生产,而且随着劳动力减少,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成功机会,虽然国家一再提高政策力度,鼓励年轻夫妇养育更多的孩子,但是绝大部分育龄夫妻首先考虑都是事业。而不是家庭,所以以照顾未成年人,特别是婴幼儿为主的家庭服务业成为了服务业中的第二大产业,在2040年的劳动力缺口高达1200万。其他三个行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强度大、对技能要求不高、而且对体力要求比较高,所以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的男性移民,以及年轻的女性移民的首选就业方向。

在前两个产业中,养老护理照顾65岁以上的老人,家政服务的雇主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这些人都有着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成熟的思想价值观念,对雇佣对象有比较高的要求,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如此一来,在雇佣看护员与保姆的时候,很多雇主宁愿聘请尼日利亚移民,也不愿意雇佣印度尼西亚移民。特别是在2030年的那次排华反华风波之后,很多人在雇佣保姆的时候都明确提出不要印度尼西亚人。

断绝了两条最主要的从业渠道,印度尼西亚移民在共和国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机会大大降低。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持暂时居住证的移民要想成为共和国的永久公民,至少得在连续就业8年,或者在某一行业内连续就业5年。实际上,这个门槛非常低,在美国是11年与8年,在欧盟则是14年与9年。问题是,因为大部分移民缺乏劳动技能,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绝对不是件容易事情。据不完全统计,被共和国遣返的250万印度尼西亚非法移民中,至少有100万是暂时居住证到期,因为不想回国而擅自留下来,最终被移民局强行遣返。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共和国的移民法律法规对印度尼西亚人很不利。

除了前面提到的持续工作时间之外,2024年,也就是养老问题暴露出来之后,全体代表大会在“移民管理办法第四修正案”中明确提到,所有以工作为由申请暂时居住证的外籍人员、以及申请永久居住证的外籍人员都得通过得到移民局认可的汉语资格考试。

要想留在共和国,至少得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不是让共和国的公民去适应移民,学习英语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语言。这项修正案并不严厉,要在美国拿到绿卡,要在欧盟拿到蓝卡都得通过语言考试。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几个“移民大户”都不存在问题。比如在朝鲜,汉语已经成为第二官方语言,所有朝鲜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得学习汉语,并且在高考的时候得考试汉语成绩。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与缅甸,汉语都是必修的第一外语,而在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汉语也是必修外语。更重要的是,2035年前,汉语资格考试以口语为主,也就是以说为主。如此一来,共和国大部分盟国的年轻一代都能顺利通过汉语资格考试。

非常可惜的是,印度尼西亚不是共和国的盟国,而且汉语在印度尼西亚也只是选修外语,而不是必修外语。2040年前,大约40%的印度尼西亚人在申请赴华工作与永久居住证的时候,都被语言当在了共和国的国门之外。

从一个移民问题就能看出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存在的巨大隔阂。

归根结底,移民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国家,或者说两个民族矛盾的直接体现。

如同20世纪的拉美移民在美国受到歧视,给美国社会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一样,因为印度尼西亚移民在共和国受到各种各样歧视,不管就业与接受教育、还是就医与社会保障,总是低人一等,所以印度尼西亚移民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的犯罪率又反过来影响了共和国当局的移民政策,导致印度尼西亚移民获得“红卡”的难度越来越大。问题是,再严厉的移民法也挡不住偷渡,事实上,移民管制越严的国家,偷渡问题就越严重。根据社科院的调查报告,2040年的时候就有大约1200万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非法移民在共和国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预计到205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而到时候共和国的合法移民不大约只有7500万。也就是说,到2050年,仅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非法移民就相当于共和国接纳的合法移民的三分之一。

如此多的非法移民肯定是个问题,而且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