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三十章 影子战士
事实求实的讲,从2047财年度开始的陆军换装的先进性并不突出。
制订改革方案的时候。裴承毅强调了现实情况对军事建设的影响,即军事建设不能超过共和国的承受能力,任何不切实际的军事改革都不会取得圆满成果。如此一来,陆军的换装计划就显得非常“保守”。
当然,这个“保守”是相对于外界估计而言。
在2049年初公布的国防蓝皮书中,共和国国防部首次强调了军事改革的重点就是落实各项先进技术。
这个强调正好说明了陆军装备改革的关键所在。
客观的讲,陆军装备改革就是充分消化吸收各项先进技术,尽量利用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来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
在2050年之前,最受关注的无非是被外界称为“影子战士”的单兵作战系统。
早在2030年的时候,西方新闻媒体就依据捕风捉影获得的消息,推测共和国陆军依靠先进的电池技术与材料科技开发以具备初级人工智能的单兵计算机为核心,电磁步枪为主战武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单兵作战系统,并且根据臆测的情况为该系统取了一个非常夸张的名字:影子战士。因为在2035年的印度战争期间,共和国总参谋部后勤装备处的某位官员爆出了陆军试图为主力野战部队配备电磁步枪,结果遭到国防部反对,没能获得足额拨款的消息,所以全世界的新闻媒体与军事迷都认为,共和国陆军确实在开发一种全新的单兵作战系统。当时,一些所谓的军事专家还结合共和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对“影子战士”做了全面分析。认为只要能够在几个关键项目上取得突破,该项目就很有可能在印度战争之后取得突破,并且在2040年之间批量装备作战部队。
事实上,直到2049年,共和国陆军都没有更换步兵手里的武器。
虽然一些西方新闻媒体根据在埃厄战争中活动的一些秘密特种部队的装备情况,特别是在库陆利伏击战中,遭到伏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从战场上拣到的一些武器装备,断定共和国已经为特种部队装备了包括电磁步枪在内的多种先进单兵武器。为了证明这一点,CNN还用美军拣到的一些特种弹药与美国国防部在几年前披露的一些电磁步枪的技术指标做了对比,最终得出了那些弹药只能用与电磁步枪的结论。一些好事的美国军事迷还根据CNN在报道中提到的一些数据,对共和国的电磁步枪的主要性能做了估测,最终得出了电磁步枪将全面取代传统枪械的结论。
不管怎么说,没人否认电磁枪械即将登陆战场。
如果从纯理论上讲,早在2025年左右,也就是12级复合蓄电池问世之后,电磁枪就具备了从理论走向成品的基础条件。当时,共和国兵器工业协会的一名工程师在接受《兵器知识》杂志专访的时候就提到,以普通枪械枪口动能为2000焦耳为基础,只需要大约2千克12级复合蓄电池就能为一支电磁步枪提供大约1000次的重复发射能力,而1000发小口径枪弹的质量超过12千克。如此一来,即便采用质量为10克的枪弹,电磁枪的弹药携带行能力也与小口轻步枪旗鼓相当,只要能够将枪械自身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电磁枪就能全面普及。
问题就在这里,把电磁枪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2025年左右的技术水平,一支战斗步枪的质量在3千克左右。比较笨重的班用机枪的质量也在4.5千克以下,即便是不受士兵欢迎的通用机枪的质量也在6千克以内。随着材料工艺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各种高强度合金与复合材料相继问世,传统枪械的质量还能降低大约30%。也就是说,即便在装满弹药的情况下,一支传统步枪的质量也不会超过3千克。毋庸置疑,要想将电磁枪的质量控制在3千克以内,即便在2050年,也是一件几乎不可想象的事情。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陆军要求将电磁枪的质量控制在3千克以内,一般只要求将战斗武器的质量控制在步兵双手长期握持的承受范围之内。按照东方人的标准,步枪的战斗质量在6千克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以西方人的标准,只要步枪的战斗质量不超过8千克,基本上都没有问题。正是如此,共和国陆军在2030年提出未来单兵战斗系统的时候,就将战斗武器的质量限制放宽到了6千克,鼓励各大竞标商在设计的时候尽可能的考虑电磁枪。
事实是,在2030年的那轮竞标中,没有一家厂商单独提出以电磁枪作为战斗武器。
关键原因就是质量减不下来。
导致质量降不下来的关键原因又是基本原理不过关。
2030年的时候,可行的电磁枪方案采用的是轨道加速方式。而不是螺旋加速方式。因为弹丸与轨道直接接触,会通过摩擦产生非常严重的烧蚀效应,不但加速轨道的寿命非常有限,弹丸的内弹道也非常不稳,要想使有效射程达到陆军的最低要求,就得采用长得离谱的加速轨道,使枪械失去实用价值。根据当年的一份设计方案,要想达到陆军提出的基本战术要求,比如枪管寿命达到1000发(陆军对半岛战争的地面战斗做了统计,在战斗最激烈的情况下,1名步兵能在30分钟内打光30个弹夹,因此1000发是枪管的最低寿命要求),整套电磁枪的系统质量不会低于100千克。毫无疑问,这肯定不是步兵使用的“枪”,而是战车使用的“炮”。
能让电磁枪从理论变成现实的就是螺旋加速方式。
因为螺旋加速系统的电能利用效率不如轨道加速系统,对电源的要求更高,需要采用更高级别的复合蓄电池,所以直到16级复合蓄电池在2035年左右问世,在2040年开始量产,电磁枪的设计工作才进入正轨。
2042年,共和国陆军再次发出了未来单兵作战系统的招标要求。
从时间上看,这与中东战争肯定有关系。早在2041年底,凌云霄就联合李东石、江晚承、蹇柄彪与王学平,联名向国防部、总参谋部与陆军司令部提交了一份与地面作战系统有关的报告,其中就明确提到,共和国陆军的单兵作战武器严重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需求。
众所周知,弹药是决定步兵战斗武器的主要因素。
20世纪,共和国陆军步兵枪械主要使用7.62×39毫米中间型枪弹。21世纪初。共和国陆军开始全面采用5.8×42毫米小口径枪弹,并且开发出了包括突击步枪、班用机枪、卡宾枪与狙击步枪在内的小口径枪族。
2019年的南海战争后,共和国陆军终于明白美军为什么要撤掉所有使用5.56×45毫米小口轻枪弹的战斗枪支,为部队配备使用7.62×54毫米的北约标准型步枪弹的枪械。原因非常简单,小口径枪弹的终点威力严重不足,而且在射程超过400米的时候,根本没有精确度可言,如果用短枪管的卡宾枪,有效射程甚至难以超过200米。虽然5.8毫米枪弹要比5.56毫米枪弹稍微好一点,而且老挝与越南的丛林地区对交战距离有很大的限制,但是小口径枪弹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让陆军无法忍受。比如在农黑阻击战中,就有越军中弹10多发仍然没有倒地的情况,而使用7.62×54毫米枪弹的狙击步枪只需要1枪就能放倒1名越军步兵。
实际上,小口径枪弹与中间威力枪弹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交战距离拉近。前苏联在二战后开发7.62×39毫米的中间威力枪弹,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AK-47系列突击步枪,就是认为在实战中,步兵的交战距离很少超过400米,也就不需要使用威力更大的全装药步枪弹。
在20世纪中叶,这个观点没有错。
到了21世纪,随着战斗环境与装备性能提高,步兵的交战距离越来越远。比如在阿富汗山区,美军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交战距离都在600米以上。而M4卡宾枪的最大有效射程只有300米,考虑到风偏影响,的实际射程也不到600米,只有使用7.62×54毫米枪弹的M24狙击步枪与通用机枪的射程超过了600米。又比如,随着光学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步兵配备高倍率的瞄准镜不再是难事,阿富汗战争中,甚至有部分美军士兵自己掏腰包购买光学瞄准镜,所以在枪械性能足够的情况下,步兵具备了对400米以外的单个目标进行精确射击的能力。
受此影响,2020年。共和国陆军就委托南方枪械工业集团(总部设在重庆,后来被中重集团收购)开发一种“理想口径枪弹”。因为作战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士兵作战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士兵对枪械使用也越来越精,很难用一种枪弹来满足左右作战需求,所以陆军随后就改变了要求,即根据不同的作战环境,开发几种口径的枪弹。经过4年努力,2024年的时候,南方枪械工业集团一下拿出了由4.5×28毫米、7.2×48毫米与×64毫米等三种口径枪弹组成的“弹族”,其中前者主要用于单兵自卫武器,后者主要用来进行远距离精确射击,7.2×48毫米枪弹则是标准的步兵战斗武器弹药。
不可否认,“弹族”设计理念取得了巨大成功。
随后几年内,共和国的几家军火企业根据新的弹药,陆续开发出了几种单兵武器,并且得到了共和国陆军的青睐,其中包括27式单兵自卫武器、28式战斗步枪与班用机枪、以及29系列高精度步枪。
2030年的藏南冲突中,就有一支陆军部队装备了新式枪械。
问题是,藏南冲突非常短暂,新式单兵战斗武器没有获得实战检验的机会。
直到2035年的印度战争,共和国的单兵武器系统才有了登场亮相的机会,并且经受住了实战考验,证明是一套成功的武器系统。在兰契阻击战中,空降153旅官兵手中的短枪管型伞兵战斗步枪(比专门配发给特种部队的卡宾枪要稍微长一点)有足够的威力与精度,超过了印军装备的美制枪械。
正是如此,在随后数年间,共和国生产的枪械开始大量出口。
2039年,4.5×28毫米枪弹、7.2×48毫米枪弹与×64毫米枪弹被集约集团确定为标准口径枪弹,并且在集团内全面推广。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事务。
中东战争中,共和国陆军的枪械性能受到了严峻考验,特别是在与美军、以军交手的时候,装备支援旅官兵的自卫武器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挑战。要知道,美国与以色列都有足够的资本为步兵配备防护系统。虽然4.5×28毫米枪弹能够在200米的距离上击穿相当于美军B级防护水平的50层凯夫拉防弹纤维后对人体构成致命损伤,但是在面对达到了美军*级防护水平的单兵防护系统,比如增加了高强度陶瓷板的放胆背心、或者用高强度合金与复合材料压制而成的头盔时。自卫枪弹的穿透能力就是个问题。
可以说,这也是前线官兵对自卫武器诟病最多的地方。
相对而言,7.2×48毫米战斗枪弹与×64毫米狙击枪弹的威力都得到了肯定,特别是将两种枪弹配合使用,前者主要对付300米以内的单个目标,后者则用来对付300米以外的单个目标,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当然,这两种“大威力”枪弹的最大问题就是质量偏重,单兵携行量非常有限。
按照共和国陆军的战斗编制,步枪手的弹药携带量为540发(8个30发弹夹与300发盒装弹药,总质量为12千克),机枪手的弹药携带量为600发(2个100发弹袋与400发盒装弹药,总质量为13千克),精确步枪手的弹药携带量为160×64毫米枪弹,6个10发弹夹与100发盒装弹药,总质量为10千克)。虽然这是3天的弹药消耗量,但是在激烈战斗中,这点弹药甚至坚持不了30分钟。如果乘车作战,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可以在车辆内放置更多的弹药,但是在车辆难以到达的山区与狭窄的城市巷道里活动,弹药携行能力偏少的问题就非常明显了。根据第十战斗单位在攻打迪亚巴克尔时的遭遇,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弹药不够而不得不放弃进攻。第一战斗单位在扫荡土耳其东南部山区时候,也不得不避开一些车辆无法进入的地区,从而使部队的行军安全受到威胁。
总的来说,在2024年定型的3种枪弹,已经不太适应2041年的战争。
当然,凌云霄与数名将领发起联名信,也与军火集团有关。要知道,枪支不是空军的战斗机、海军的战舰与陆军的战车,而是军人手里最基本的战斗武器。虽然共和国陆军的一线战斗兵力已经缩减到30万,但是共和国陆军的枪支保有量超过了100万支,其中装备一线部队的就有50万支左右,也就是说,差不多人手2支。问题还不仅如此,枪支与枪弹是配套的,而枪弹属于大规模消耗物资,即便在和平时期,部队也会在日常训练中消耗大量枪弹,所以军队会保有大量库存。比如在2042年的时候,共和国陆军的仓库内就有大约500亿发7.2×48毫米枪弹,而且3家弹药企业每年还得生产20亿发弹药才能让保住最重要的技术工人。如此一来,陆军要想换装的话,就得处理掉全部库存弹药,并且用新的弹药来塞满弹药仓库,从而为军火商创造大量利润。保守估计,为共和国陆军换装全部枪支,并且重新采购弹药,总投入不会低于2000亿元。如果算上配套产业的话,创造的社会总产值更是超过了5000亿元。
如果说在此之前条件不成熟的话,在技术难关被攻克之后,换装不再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想近一步提高陆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在大规模战争中的战斗力,就得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潜能,也就得为士兵提供更好的战斗装具。随着共和国的国防经费开始恢复性增长,军费开支愈渐宽松,陆军没有理由继续节衣缩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采购新式装备。
正是如此,共和国陆军在2042年正式启动了“未来单兵作战系统”的研制计划。
事实上,这才是西方新闻媒体猜测的“影子战士”。
当然,与2030年相比,经过10多年的技术沉淀,未来单兵作战系统的起点已经提高了许多,而且不仅仅是一支电磁枪那么简单的了。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