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三十八章 头号威胁
在共和国海军中。潜艇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别的不说,从纪佑国时代开始的3位海军司令中,就有2人来自潜艇部队。更重要的是,在21世纪上半叶,共和国经历的战争中,潜艇立下的战功远远超过航母,甚至超过了所有水面战舰。
实际上,重点发展潜艇是所有“后起海军”的唯一选择。
前面提到过,共和国的海军发展战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非常相似。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海军在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倾全国之力打造能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的“公海舰队”,拥有世界上第二强大的海军舰队。但是残酷的海上战争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德国在海军建设上的高昂投入并没获得回报。整个大战期间,“公海舰队”的作为甚至比不上潜艇,其中绝大部分主力舰均在大战结束的时候自沉。痛定思痛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种,德国海军义无返顾的将潜艇当成了主战舰艇,并且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战果。如果不是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美国的全力支持,德国海军的潜艇很有可能在美国参战前,让英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缴械投降。虽然德国并没取得最终的胜利。德国海军也没有在大战期间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狼群战术”已经证明,潜艇是海洋战场上一种无可替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主战舰艇。
在共和国之前,强大的红色帝国也将潜艇当成了海军的主要武器。巅峰时期,前苏联拥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潜艇,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潜艇部队,建造了包括“台风”级与“奥斯卡”级这样的“超级巨无霸”(到21世纪40年代末,“台风”级的排水量纪录都没被打破)。
与德国、前苏联一样,在共和国海军的成长过程中,潜艇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同的是,共和国海军没有把潜艇当成唯一的主战武器。
当然,要想取代美国海军,成为主宰全球海洋的头号海军,共和国海军既不能过程依赖潜艇,也不能无视潜艇。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在水下舰队与水面舰队间取得平衡,将是决定共和国海军发展前程的关键问题。甚至可以说,德国海军与前苏联海军没有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进步,与发展失衡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前苏联海军,如果能够在鼎盛时期提高对水面舰队的重视程度,而不是一味发展水下力量,肯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有可能改写历史。
可以说,在发展水下舰队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充分吸取了德国与前苏联海军的教训。
林啸雷能够出任海军司令,并且以海军司令的身份出任总参谋长。就是因为共和国海军要转变发展模式。可以说,从30年代初开始,共和国海军就把潜艇的重要性放在了次要位置上,开始集中力量发展水面战舰,特别是大型战舰。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到40年代初,共和国海军才能大批量兴建包括航母、巡洋舰与驱逐舰在内的众多大型战舰,使海军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问题是,谁也不能否认,潜艇仍然是共和国海军的强项。
要知道,即便在2035年之后,也就是第三次军事改革开始后,共和国海军都没有削减潜艇部队的经费,甚至没有降低潜艇的发展速度。虽然从原因上看,这是因为随着强制电磁干扰系统扩散之后,潜艇在未来海战中拥有不可替代、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作用,别说共和国海军,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欧洲海军都想方设法的加大了在潜艇上的投入,但是从影响上看,这一发展策略极大的巩固了潜艇部队的根基,使潜艇在共和国海军中成为了一支独一无二的作战力量。
实际上。早在30年代初,也就是为印度战争做准备的时候,当时还是海军参谋长的林啸雷就与来自潜艇部队的英常徽做了一次深入探讨,随后英常徽就让已经回到海军司令部的华剑锋对共和国的造船业、特别是与潜艇有关的造船业做了一次全面调查。因为涉及到保密问题,所以李存勋安排军情局的人员参与了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的目的很简单,即在维持基本建造能力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需要以多快的速度采购潜艇。
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国都会遇到的问题。
与水面舰艇相比,潜艇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前期投入大,二是开发周期长。
毋庸置疑,潜艇绝对是海军里的“高技术作战平台”,甚至可以说,潜艇本身就是由各种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如此一来,与潜艇有关的基础研究既费时又费力。比如在对潜艇至关重要的安静性方面,为了降低噪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消声瓦就开始普及,很快就成了潜艇的标准配备。虽然随着声纳技术提高,消声瓦在被动消声方面的作用明显下降,但是在主动消声方面,即针对敌人主动声纳的时候,消声瓦仍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从21世纪20年代开始,即潜艇的噪音水平降到海洋背景噪音水平之下后,被动声纳在反潜作战中的探测能力大大降低,很多时候甚至完全没有用,主动声纳成了潜艇唯一的探测设备。如此一来,消声瓦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可以说。一块消声瓦的好坏,不但能够决定一种潜艇的成败,还是对一个国家工业实力与科技实力的直接考验。在20年代,共和国海军为了研制新式消声瓦,在10多年的时间内,连续投入数百亿科研经费,搞了好几个项目,直到30年代末才取得重大进展。用华剑锋的话来说,如果将科研经费平摊下来,这种被命名为SX39的消声瓦比黄金还要贵!
一块消声瓦尚且如此,更别说潜艇内部的那些先进设备了。
正是如此,潜艇的研制周期特别长。
可以说,任何一种建造数量在20艘以上的潜艇,如果从技术准备算起,研制周期都在20年以上,某些潜艇的研制周期甚至高达30年。
与漫长的研制周期相比,潜艇的建造数量与服役时间都很不成比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造得最多的潜艇就是美国海军的“洛杉矶”级攻击潜艇,总共有62艘。虽然数量惊人,但是比起某些水面战舰,比如“佩里”级护卫舰与“诺克斯”护卫舰,也就不算什么了。更重要的是,“洛杉矶”级的平均服役寿命不到30年。而美国海军的大部分水面战舰的平均服役寿命都在30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半个世纪。
如此一来,潜艇的效费比确实很糟糕。
换句话说,将花在专门为潜艇搞的基础研究,以及效费比算到每艘潜艇上,潜艇的前期投入超过了所有舰艇,是海军中最“昂贵”的战舰。事实上,如果用单位吨位的造价做比较,航母在10万到15万之间、巡洋舰在12万左右、驱逐舰在7万左右,潜艇则高达20万。
相对而言,这两个问题产生的最大后果还不是建造费用与研发周期。而是对一个国家舰船工业体系的考验。
如同一支精干的官兵队伍要比一艘强大的潜艇更重要一样,一支优秀的设计团队绝对比一家实力雄厚的造船厂重要得多。
可以说,为了保住潜艇设计团队,共和国与美国都不得不花高价钱购买潜艇。
拿共和国海军的“虎鲸”级攻击潜艇来说,其先进的性能足以保证在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保持领先,可是共和国海军只分3批建造了不到30艘,并且在第一批次建造工作开始的时候就开始设计下一代攻击潜艇,以此让数千名为设计潜艇工作的工程师、以及大批技术工人不至于失业。如此一来,潜艇的换代速度远高于其他战舰,而且每次换代都会有实力上的提升。实际上,从2015年之后,潜艇的发展就呈现一种比较特殊的规律,即设计思想与重要技术交替推动潜艇发展。比如在“虎鲸”级前面的“海豚”级是以动力系统大变革而获得强大的作战能力,而“虎鲸”级则是通过更加先进的设计思想来提升战斗力。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有限,只能在技术之外想办法。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办法的不仅仅是共和国海军,还有美国海军。结果是,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时刻都在潜艇领域你追我赶,双方都不想被对方超越,也就不能放慢发展速度。更要命的是,两国最先进的潜艇都是“非卖品”,即便是当成破烂处理掉,也不会卖给其他国家,哪怕是关系最为密切的盟国,最多只能在相同的技术基础上为出口而专门设计一种潜艇。如此一来,潜艇的服役寿命自然非常短暂。拿共和国海军来说,自从在日本战争期间进入稳定发展起后,到印度战争结束前,很多潜艇的服役时间甚至不到20年,就因为有了更加先进的潜艇,而不得不从海军退役。
虽然到了40年代,这种以浪费资源为主的竞争模式得到了遏制,但是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放慢潜艇的开发与建造速度,而是通过扩大潜艇部队的规模,即保留更多的潜艇来延长潜艇的服役时间。
与水面舰艇一样,共和国海军的新一代攻击潜艇也是在2042年立项的。
因为《伦敦条约》第三阶段削减工作将从2055年开始。到时候,包括战略核潜艇与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在内的所有战略武器运载平台与战略武器都将销毁,共和国海军在20年代研制的战略核潜艇的设计服役寿命为40年,而且战略潜艇在黄海、东海与南海活动,也就在共和国海军的保护范围内活动,所以共和国海军没有开发新的战略潜艇。更重要的是,早在21世纪初,潜艇就开始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只要有必要,共和国海军可以在任何一艘攻击潜艇上加装弹道导弹储存与发射模块,将攻击潜艇变成战略潜艇。实际上,美国海军更早采用类似的发展方式,即在“俄亥俄”级战略潜艇之后,再也没有单独设计战略潜艇,而是以攻击潜艇为基础,通过加装弹道导弹储存与发射模块的方式,获得战略潜艇,甚至可以根据战略威胁级别与国家战略需要灵活调整战略潜艇与攻击潜艇的比例,最大限度的提高潜艇部队的作战潜力。
与水面舰艇不同的是,潜艇的保密性高得多。
直到2047年中期,也就是在代号为42)的攻击潜艇项目已经启动5年,设计工作即将完成,国防部正式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采购新式潜艇的预算申请时,外界才知道共和国即将建造一种全新的攻击潜艇。
比较有意思的是,为了保密,国防部在初次提交的预算申请中,把潜艇在2047财年度的建造费用放在了“秘密预算”里面,而按照相关规定,“秘密预算”的用途不用在全体代表大会上做详细说明,只需要向几个管理秘密预算的委员会,比如军事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做非公开报告,也就能够做到保密。结果是,几十名新当选的代表认为“秘密预算”是去年的3倍多,已经超过了正常需求,要求国防部公开“秘密预算”的详细开支情况。无奈之下,在第二次提交预算申请的是,潜艇开支被放在了正常装备采购项目中。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采购新式潜艇的事情才被曝光。也就是说,是共和国自身的预算检查体制,让潜艇项目曝光。
虽然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CIA等情报机构的“低能”(消息公布后,CIA局长就以身体健康为由辞职),但是也反应出了潜艇项目的保密性有多么重要。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透露消息的话,恐怕要等到第一艘潜艇正式开工建造,美国的情报机构才知道共和国海军即将获得一种全新的潜艇。
至于这种后来被命名为“舟山”级(以共和国的主要海军基地命名)的攻击潜艇有多么先进,连袁晨皓都不太清楚。他只知道,“舟山”号在2047年获得的建造经费不是全体代表大会批准的77亿,而是154亿,算上2048年与2049年的投入,这艘潜艇已经花掉了大约300亿元。即便“舟山”号在建成前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单价也是前一级攻击潜艇的2倍,单位吨位造价更是接近30万元。
虽然与其他战舰一样,作为该级别的第一艘,“舟山”号的造价中肯定包含了不少的开发与设计费用,但是根据共和国海军的建造计划,“舟山”号的实际造价高达750亿元,也就是说,除掉一半的开发费用,单价也高达375亿元,单位吨位造价高达32万元,是前一级攻击潜艇的1.7倍。要知道,按照正常标准,新一级潜艇的平均造价在前一级的1.4倍左右,高出的几乎都与采用的先进设备有关。
事实上,“舟山”级攻击潜艇是华剑锋当上海军司令后,最关注的项目。
要知道,华剑锋是来自潜艇部队的海军司令。虽然离开潜艇部队后的经历,让华剑锋身上的“潜艇兵”味道淡了许多,不然也不可能得到林啸雷的器重,但是与林啸雷相比,华剑锋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将领,更具有领袖精神,也就更能抓住部队建设的关键。可以说,华剑锋高度重视“舟山”级的开发与建造工作,与共和国海军的战术思想变革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在找到合适的制海手段之前,潜艇绝对是最有效,而且是最强大的制海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潜艇是唯一可以确定的,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对海面舰艇构成致命威胁的主战舰艇,所以不管是共和国海军,还是美国海军,都在印度战争后,也就是强制电磁干扰系统成为主要防御手段之后,加快了潜艇的发展速度,甚至不惜降低水面舰队的地位来推动潜艇建设。
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在2047年透露了消息之后,“舟山”级攻击潜艇不但成了美国海军的心腹大患,还让美国当局将其当成“头号威胁”。别的不说,到2049年初,至少有2个CIA的谍报网在刺探“舟山”号的情报时被军情局与国安局侦破,在落网的数十名间谍中,至少有4人已经在共和国潜伏了20年以上,是货真价实的“高级间谍”。由这两起间谍案,还在2048年发生了有名的“间谍大清洗风波”,共和国与美国的情报机构相互摧毁对方的谍报网,甚至以暗杀对方“公开”情报人员的方式来威胁对方。2049年初,双方一次**换了近百名间谍,该风波才宣告结束。
当然,这么大的牺牲到底值得不值得,还得由战争的结果来决定。
cc